大逆不道
拼音dà nì bù dào
含义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违反封建道德。旧时统治阶级对破坏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汉书·杨恽传》:“为妖恶言,大逆不道,请逮捕治。”
典故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汉书·杨恽传》:“为妖恶言,大逆不道,请逮捕治。”
近义词
犯上作乱、罪大恶极、罪孽深重、离经叛道
反义词
忠心耿耿、唯命是从
英文翻译
worst offenc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违反封建道德。旧时统治阶级对破坏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成语举例:汝赖吾玉玺,僭称帝号,背反汉室,大逆不道!吾方欲加兵问罪,岂肯反助贼乎!(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七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指叛逆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不,不能读作“bú”;逆,不能读作“niè”或“lì”。
成语辨形:道,不能写作“倒”。
成语谜面:顺耳话
成语故事
秦朝灭亡以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有—天项羽在阵前向刘邦喊话,要与他决一雌雄。刘邦回答说:“我开始与你都受命于楚怀王,约定先定关中的为王。但是我先定关中后你却负约,让我到巴蜀去当汉王。这是你第一条罪状。你在去救援赵军途中,杀死上将军宋义,自称上将军,这是你第二条罪状。你违抗怀王命令,擅自劫持各诸侯的兵马人员,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接着,刘邦又揭露项羽烧毁秦宫、掘开秦皇坟墓,搜刮财物,杀死投降的秦王子婴,活埋二十万秦国百姓,杀害义帝等罪状。在讲到第十条罪状时,刘邦说:“你作为臣子而杀死君王,又杀害已经投降的人,为政不平,对订立的约定不讲信义,为天下所不容,属于重大的叛逆。你犯下如此十条大罪,我兴仁义之兵来讨你这个逆贼,你还有什么面目向我挑战!”。
详细解释
- 大逆不道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大指极端、极大;逆指背离、违背;不道指不符合道德、伦理。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行为或言论非常严重地背离了正道、法律或社会道德,十分违背常理和伦理道德,是一种极端的不正当行为。
使用场景
- 大逆不道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或言论极端不当,违背常理和伦理道德。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于批评那些严重违反法律、道德的人或行为,或者用来警示他人不要做出违背伦理道德的事情。
故事起源
-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了一个故事。故事中,淮阴侯刘邦与项羽争天下,最终项羽败亡,刘邦成为汉朝的创始人。刘邦为了表彰淮阴侯的功绩,赐予他将军的称号和一块领地。然而,淮阴侯却背离了刘邦的期望,他私自招募士兵,图谋篡位。刘邦得知后,非常愤怒,对淮阴侯说:“你的行为简直是大逆不道!”从此,这个成语就流传下来,用来形容严重背离正道、违反法律或伦理的人或行为。
成语结构
- 大逆不道是一个四字成语,由形容词“大”、动词“逆”、副词“不”和名词“道”组成。
例句
- 1. 他竟然向老人行凶,这简直是大逆不道。2. 这位政府官员贪污受贿,完全是大逆不道的行为。3. 那个公司高层为了谋取私利,故意隐瞒产品质量问题,实在是大逆不道。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一个大道旁边,但他却选择逆着走,完全背离了正道,这就是大逆不道。
延伸学习
- 了解成语的起源和背后的故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成语的含义。同时,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可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偷了同学的作业本,这真是大逆不道!2. 初中生:他竟然在考试中作弊,这完全是大逆不道的行为。3. 高中生:那个学生在班级群里散播谣言,简直是大逆不道。4. 大学生:他利用职务之便,贪污了公款,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5. 成人:政府官员滥用职权,损害了人民的利益,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