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不可遏
拼音nù bù kě è
含义遏:止。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典故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近义词
怒形于色
反义词
喜不自胜、心平气和
英文翻译
be angry beyond all control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遏:止。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成语举例:面对反革命的暴行,革命志士怒不可遏。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十分愤怒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遏,不能读作“jié”。
成语辨形:遏,不能写作“渴”。
成语辨析:怒不可遏和“怒形于色”;都用来表示十分愤怒。但怒不可遏含有愤怒的程度深。
成语谜面:一气贯通
详细解释
- 怒不可遏意味着愤怒的情绪达到了极点,无法压制或控制。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愤怒非常强烈,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使用场景
- 怒不可遏常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因为某个事件或行为而非常愤怒,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例如,当一个人受到了不公平对待或受到了伤害,他可能会怒不可遏地表达出自己的愤怒。
故事起源
- 怒不可遏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昭公三十年》。故事讲述了昭公在位时,晋国的范文子因为被他人诬陷而被迫离开国家。范文子离开后,晋国开始衰落,于是昭公非常愤怒,他的怒火无法控制,因此形成了“怒不可遏”的成语。
成语结构
- 怒不可遏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怒”、“不”、“可”、“遏”。
例句
- 1. 他听到那个消息后,怒不可遏地砸碎了桌子。2. 她因为被辞退而怒不可遏,大声地对经理发泄了自己的不满。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非常愤怒,他的怒火像火山一样喷发,无法控制,就像怒不可遏一样。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情绪和心理状态相关的成语,如“喜不自禁”、“忧心忡忡”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当老师批评了他的作业,他怒不可遏地砸了书桌。初中生:听到朋友背后说自己的坏话,她怒不可遏地大声质问。高中生:因为考试作弊被老师发现,他怒不可遏地破口大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