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唾手可待在词典中的解释
tuòshǒudài

唾手可待

拼音tuò shǒu kě dài

含义比喻很快就可以得到或成功。

出处【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6回:“可乘此机会,就好取幽州。若得了幽州,辽国之亡,唾手可待。”

词语

  • 唾手可待

拼音

  • tuò shǒu kě dài

解释

  • 比喻很快就可以得到或成功。

出处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6回:“可乘此机会,就好取幽州。若得了幽州,辽国之亡,唾手可待。”

详细解释

  • 唾手可待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唾手”和“可待”两个词组成。唾手意为伸手即可,可待意为等待,即伸手就可得到。合在一起,表示某事物非常容易得到或实现,只需伸手就可拿到。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某个事物或机会非常容易获得,毫不费力就可以得到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目标或成就非常接近,只需付出一点努力即可实现。

故事起源

  • 唾手可待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王仁简》中。故事中,有一个官员叫王仁简,他非常贪财。有一天,王仁简路过一座庙宇,看见庙内供奉的金佛非常华丽,心生贪念。他想了一个计策,将手上的唾沫涂在佛像上,然后对众人说:“这尊佛像已经被我亲手触摸过,所以你们只需伸手就可得到它。”众人听后纷纷伸手去摸佛像,王仁简趁机偷走了佛像上的财宝。从此,人们用“唾手可待”来形容某事物非常容易得到,只需伸手就可拿到。

成语结构

  • 主语 + 唾手可待

例句

  • 1. 这份工作对他来说是唾手可待的,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2. 这个项目的成功对我们来说是唾手可待的,我们只需要做好最后的准备工作。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的意思与故事起源联系起来。想象王仁简在庙宇中用唾沫涂在佛像上,并对众人说“伸手就可得到”,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如“近在咫尺”、“易如反掌”等,拓展对表达简单得到的方式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的数学考试对我来说是唾手可待的,因为我早就准备好了。2. 初中生:对他来说,这个比赛的冠军是唾手可待的,因为他是队伍中最优秀的成员。3. 高中生:这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对他来说是唾手可待的,因为他的成绩非常优秀。4. 大学生:这份实习的机会对我来说是唾手可待的,因为我在这个领域有很多经验。5. 成年人:这份工作的晋升机会对我来说是唾手可待的,因为我在公司中表现出色。

拆字解意

唾手可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