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挫抑扬
拼音dùn cuò yì yáng
含义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出处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靖节·休斋论〈归去来辞〉》:“陶渊明罢彭泽令,赋《归去来》,而自命曰辞。迨今人歌之,顿挫抑扬,自协声律,盖其词高甚。”
典故出处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靖节·休斋论〈归去来辞〉》:“陶渊明罢彭泽令,赋《归去来》,而自命曰辞。迨今人歌之,顿挫抑扬,自协声律,盖其词高甚。”
近义词
抑扬顿挫
反义词
平铺直叙
英文翻译
modulation in ton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成语举例:但这是当时的风气,要激昂慷慨,顿挫抑扬,才能被称为好文章。 ★鲁迅《〈集外集〉序言》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状语、补语;形容声音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顿挫抑扬是一个由三个词组成的成语,每个词的含义如下:顿:停顿、间断。挫:阻碍、中断。抑扬:抑制和扬声,指声音的起伏变化。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文学作品、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中的节奏起伏、动静相宜的表现形式。
故事起源
-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就有一段描写贾宝玉写诗的场景:“宝玉竟不顾众人,自己倒抄起来。一连抄了十来首,却也是顿挫抑扬,动静相宜。”这段描写使得“顿挫抑扬”成为一个常用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三个独立的词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他的演讲顿挫抑扬,引起了观众的共鸣。2. 这首诗的节奏顿挫抑扬,给人一种律动感。
记忆技巧
- 将“顿挫抑扬”与文学作品、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中的节奏起伏形象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中的节奏起伏的表现方式,可以深入理解和运用“顿挫抑扬”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看顿挫抑扬的动画片,因为它们有很多有趣的节奏变化。2. 初中生:这部小说的情节顿挫抑扬,让人读起来非常过瘾。3. 高中生:这首歌的旋律顿挫抑扬,很能引起听众的共鸣。4. 大学生:这场舞蹈表演的动作设计顿挫抑扬,给人一种律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