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膝行蒲伏在词典中的解释
xíng

膝行蒲伏

拼音xī xíng pú fú

含义伏地爬行。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秦始皇帝二十五年》:“夫其膝行蒲伏,非恭也;复言重诺,非信也;糜金散玉,非惠也;刎首决腹,非勇也。”

典故出处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秦始皇帝二十五年》:“夫其膝行蒲伏,非恭也;复言重诺,非信也;糜金散玉,非惠也;刎首决腹,非勇也。”

近义词

  • 膝行匍伏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伏地爬行。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膝行蒲伏是一个由三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膝行”表示跪着行走,“蒲伏”表示匍匐前行。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在非常恭敬或卑躬屈膝的态度下前行,表达对权威或高尚价值的敬畏和尊重。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对长辈、领导或高尚的道德准则表示极度尊敬和顺从的态度。它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特定场合下表现出的谦卑、恭敬和顺从的姿态。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在古代社会,人们对于尊长和权威的尊重非常重要。膝行蒲伏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特殊场合下跪着行走或匍匐前行的姿态,以示对尊长或高尚道德准则的敬畏和尊重。

成语结构

  • 膝行蒲伏是一个由三个动词组成的成语,结构简练明了,能够清晰地传达出尊敬和顺从的态度。

例句

  • 1. 他对长辈非常恭敬,每次见到长辈都膝行蒲伏地行礼。2. 在古代,臣子在见到君主时都要膝行蒲伏以示敬意。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膝行蒲伏”这个成语分解为“膝行”和“蒲伏”两个部分来记忆。膝行表示跪着行走,蒲伏表示匍匐前行。将这两个词联想起来,可以形象地想象出人们在地上跪着行走或匍匐前行的场景,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尊敬、顺从相关的成语,如“卑躬屈膝”、“跪拜不如”等,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传统文化课上,我们学到了“膝行蒲伏”这个成语的含义。2. 初中生:当我见到校长时,我会膝行蒲伏地行礼,以示对他的尊敬。3. 高中生:在国外交流学习时,我们应该以膝行蒲伏的态度对待当地的文化和习俗。

拆字解意

膝行蒲伏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