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不著体
拼音hún bù zhuó tǐ
含义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同“魂不附体”。
出处《宣和遗事》前集:“师师闻道,吓得魂不著体。”
典故出处
《宣和遗事》前集:“师师闻道,吓得魂不著体。”
近义词
魂不着体、魂不守宅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同“魂不附体”。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恐惧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魂不著体是指人的精神高度集中,忘记了自己的身体。比喻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忘我的状态。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在工作、学习或创作等方面全神贯注,忘我投入的状态。
故事起源
-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在书中写道:“魂不著体,神不守舍。”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贾宝玉对黛玉的深深思念之情。后来,这句话被引申为魂不著体的成语。
成语结构
- 魂不著体是由三个汉字组成的。
例句
- 1. 他在写作时,常常魂不著体,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世界中。2. 在比赛中,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魂不著体地投入到比赛中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魂不著体”与全神贯注、忘我投入等词语进行联想,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专注、全神贯注相关的成语,如“心无旁骛”、“一心一意”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我常常魂不著体,不知不觉就完成了很多题目。2. 初中生:他在练习钢琴时,魂不著体地弹奏,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3. 高中生:考试期间,同学们都魂不著体地备考,希望能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