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诚守真
拼音bào chéng shǒu zhēn
含义抱:存在心里。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出处鲁迅《坟·摩罗诗力说》:“上述诸人,其为品性言行思惟,虽以种族有殊,外缘多别,因现种种状,而实统于一宗: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
典故出处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上述诸人,其为品性言行思惟,虽以种族有殊,外缘多别,因现种种状,而实统于一宗: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抱:存在心里。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成语举例:上述诸人,其为品性言行思惟,虽以种族有殊,外缘多别,因现种种状,而实统于一宗: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鲁迅《坟 摩罗诗力说》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坚守真理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现代
详细解释
- 抱诚守真形容一个人坚持真理,忠于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诱惑,都不会动摇自己的信念。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讲述一个人在面对各种考验时,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受外界干扰。
故事起源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有一则故事,讲述孟子和荀卿一起去见齐桓公。孟子坚守真理,坚持自己的信仰,而荀卿则迎合齐桓公的意愿。后来,孟子得到了齐桓公的赏识,而荀卿则失去了齐桓公的信任。这个故事成为了“抱诚守真”的来源。
成语结构
- 主语+谓语+宾语
例句
- 1. 他抱诚守真,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动摇自己的信念。2. 在面对诱惑时,他能够抱诚守真,不受外界干扰。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抱诚守真”与“坚持真理,忠于信仰”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坚持真理、忠于信仰相关的成语,如“忠诚不二”、“信守承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会抱诚守真,不会作弊。2. 初中生:他在面对诱惑时,能够抱诚守真,不受外界干扰。3. 高中生:只有抱诚守真,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