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腹击壤
拼音gǔ fù jī rǎng
含义原指人民吃得饱,有余闲游戏。后用为称颂太平盛世之典。同“击壤鼓腹”。
出处《隋书·儒林传·何妥》:“上古之时,未有音乐,鼓腹击壤,乐在期间。”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凿井耕田者不知自然,鼓腹击壤者不知帝力。”
典故出处
《隋书·儒林传·何妥》:“上古之时,未有音乐,鼓腹击壤,乐在期间。”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凿井耕田者不知自然,鼓腹击壤者不知帝力。”
近义词
击壤而歌、击壤鼓腹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原指人民吃得饱,有余闲游戏。后用为称颂太平盛世之典。同“击壤鼓腹”。
成语举例:普天之下,率土之滨,蟠木距于流沙,瀚海穷于丹穴,莫不鼓腹击壤,凿井耕田,治致升平,驱之仁寿。★《旧唐书·李密传》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太平盛世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中的“鼓腹”指的是用力敲击大鼓,而“击壤”则是指用力敲击大地。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像打击大鼓一样有力地击打大地,形容表现得非常激动、慷慨激昂。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表演者在舞台上或演讲者在演讲中表现得非常激动、慷慨激昂,充满激情和力量。它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在某个特定场合中表现得非常激动和慷慨激昂。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古代的大鼓常常被用来表达激情和力量,而鼓手在演奏大鼓时会用力敲击,以表现出强烈的情感。而“击壤”则是指用力敲击大地,表示表演者将激情和力量传递给观众或听众。
成语结构
- 鼓腹击壤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动词组成,形成了一个比喻的结构。
例句
- 1. 他在演讲中鼓腹击壤,慷慨激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2. 演员鼓腹击壤,将角色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3. 这位歌手的演唱鼓腹击壤,让观众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鼓腹”与“击壤”两个动作形象地结合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想象一个人站在舞台上,鼓起腹部用力敲击大鼓,然后又用力敲击大地,表现出激动、慷慨激昂的样子。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音乐文化和舞台表演的历史,以及不同文化中对于激情和力量的表达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比赛中鼓腹击壤,以表达自己的决心和努力。2. 初中生:老师在演讲中鼓腹击壤,让我们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3. 高中生:他的演奏鼓腹击壤,将音乐的激情传递给了观众。4. 大学生:在比赛中,他鼓腹击壤,展现出了自己的实力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