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口如瓶
拼音shǒu kǒu rú píng
含义守口:紧闭着嘴不讲话。闭口不谈,象瓶口塞紧了一般。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
出处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富郑公有‘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之语。”
典故出处
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富郑公有‘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之语。”
近义词
讳莫如深、秘而不宣
反义词
信口开河、口若悬河
英文翻译
keep one's mouth tightly shu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守口:紧闭着嘴不讲话。闭口不谈,象瓶口塞紧了一般。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
成语举例:凡是重要的会议内容,他一向守口如瓶,从不乱说。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说话谨慎
成语结构:补充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瓶,不能写作“屏”。
成语辨析:守口如瓶和“讳莫如深”区别在于:守口如瓶指嘴巴很紧;不泄露秘密;含有比喻色彩;多是客观上的原因;而“讳莫如深”指隐讳某事不说;隐讳得极深;并不一定是秘密的事情;多是主观上的原因。
成语谜面:嘴严
成语故事
北宋时期,年轻有为的富弼经范仲淹的推荐,宋仁宗任命他为河阳判官,因他政绩突出,后来升为宰相,他与王安石主张变法不合,就辞去宰相之职,回到故乡隐居。他从不随便表示自己的喜怒,办事公正,主张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详细解释
- 指守住嘴巴,像瓶子一样紧闭,不说出秘密或机密的事情。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人在保守秘密或不透露重要信息的情况下。尤其在涉及个人隐私、商业机密或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场合中。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相传,古代有一个官员,在被敌人围困的时候,嘴里含着一个重要的情报。为了保护这个情报,他守口如瓶,不敢说出来,最终成功逃脱了敌人的追捕。从此以后,人们就用“守口如瓶”来形容那些能够保守秘密的人。
成语结构
- 四个字的成语,第一个字“守”表示保守,第二个字“口”表示嘴巴,第三个字“如”表示像,第四个字“瓶”表示瓶子。
例句
- 1. 他知道了很多秘密,但他守口如瓶,不会说出去。2. 在面对调查人员的询问时,他守口如瓶,一句话也不说。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的嘴巴像一个瓶子一样紧闭着,不敢说出任何秘密。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闭口不言”、“守口如瓶”等,来扩大词汇量和了解更多的表达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知道了小明的生日礼物是什么,但我会守口如瓶,不告诉他。2. 初中生:老师告诉我们考试的题目了,但我们要守口如瓶,不让其他同学知道。3. 高中生:学校有一个重要的活动计划,我知道了一些细节,但我会守口如瓶,不泄露给其他同学。4. 大学生:作为学生会成员,我知道了一些关于毕业典礼的秘密,但我会守口如瓶,直到正式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