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发制人
拼音xiān fā zhì rén
含义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出处《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典故出处
《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近义词
先声夺人、先下手为强
反义词
后发制人
英文翻译
dominate the enemy by striking firs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成语举例:剑波没等这位警长开口,便理直气壮地来个先发制人。(曲波《林海雪原》三)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主动出击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发,不能读作“fà”。
成语辨形:制,不能写作“质”。
成语辨析:先发制人和“先下手为强”;都有“抢先下手争取主动”的意思。但“先发制人”重在强调抢先一步制服对方;“先下手为强”重在强调抢先一步;占据优势。
成语谜面:首创者
成语故事
秦朝未年,为了反抗暴政,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其中又以陈胜和吴广率领的百姓起义声势浩大。当时有个叫殷通的会稽郡守也想趁机推翻秦朝,所以就请来当时在吴国避难的项梁和项羽叔侄俩人共商大事。
项梁和项羽在当地广结了许多知名人士和有才智的人,加上两人本身熟悉兵法,因此很受当地百姓的敬仰。项梁对殷通说:“现在各地义军纷纷起义,所以现在正是消灭秦国的最好机会,当然先起义发动的人就可以得到先机,我们应该早点起义才是。”项梁看出殷通性格胆怯,难成大事,于是就叫项羽把他杀死,并收服了他的部下。另一方面,他又不断征集人马,壮大军队,并且打出灭秦的旗号。而项羽就是后来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西楚霸王”。
详细解释
- 先发制人是一个四字成语,由“先发”和“制人”两个词组成。先发指的是在对方之前采取行动,制人指的是控制对方的行动或制约对方的行为。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在面对可能的威胁或攻击时,采取主动措施以先发制人,以防止对方先行攻击或采取行动。
使用场景
- 先发制人常常用于形容在冲突、竞争或战斗中采取主动行动的重要性。这个成语可以用来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要有远见和决断力,主动采取行动以保护自己的利益或达到自己的目标。
故事起源
- 先发制人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孙子兵法》中,是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提出的战略原则之一。孙子认为,在战争中,先发制人是取胜的关键。这个原则后来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成为一种普遍的策略思想。
成语结构
- 先发制人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按照顺序分别是“先”、“发”、“制”、“人”。
例句
- 1. 在商业竞争中,先发制人的企业往往能够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2. 在谈判中,如果你能够先发制人,你就能够更好地掌控局面。3. 这个计划是为了先发制人,避免出现不可预料的问题。
记忆技巧
- 你可以将先发制人记忆为“先手发制人”。先手表示在对方之前采取行动,发制人表示控制对方的行动。这个记忆技巧可以帮助你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结构。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先发制人感兴趣,你可以学习更多关于战略和策略的知识,了解不同领域中的先发制人原则的应用。你也可以阅读《孙子兵法》等经典著作,深入了解先发制人的战略思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比赛中先发制人,赢得了第一名。2. 初中生:在学校里,我们应该学会先发制人,避免被同学欺负。3. 高中生:在备考中,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先发制人,争取更好的成绩。4.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我们要先发制人,主动寻找机会,提升自己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