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辀格磔
拼音gōu zhōu gé zhé
含义鹧鸪的叫声。
出处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诗:“正穿诘曲崎岖路,更听钩辀硌磔声。”
典故出处
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诗:“正穿诘曲崎岖路,更听钩辀硌磔声。”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鹧鸪的叫声。
成语举例:曲诘崎岖,乃双声也;钩辀格磔,乃叠韵也。(宋 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前集》卷二)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鹧鸪的叫声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钩辀格磔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人行为狡猾、奸诈,具有欺骗、狡黠的意味。这个成语源自于古代的刑法,钩辀格磔是一种用钩子吊起来并拷打的刑罚,因此被用来形容人的行为阴险狡猾。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的行为,特别是那些欺骗、狡诈的人。可以用来描述那些心机深重,善于利用别人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些阴险的计谋和手段。
故事起源
- 钩辀格磔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刑法。在古代,钩辀格磔是一种残酷的刑罚,用来惩罚那些犯罪分子。这个刑罚的过程是将犯人用钩子吊起来,并用棍棒进行拷打。由于这个刑罚的残酷性质,后来钩辀格磔这个成语就被用来形容人的行为狡猾、奸诈。
成语结构
- 钩辀格磔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由三个动词和一个名词组成。其中,“钩”、“辀”、“格”都是动词,表示用钩子吊起并拷打的动作,“磔”是名词,指的是一种刑罚方式。
例句
- 1. 他的手段太钩辀格磔了,总是欺骗别人。2. 这个人心机太重,善于利用别人,真是个钩辀格磔的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用钩子抓住别人并拷打的场景,形象地表达出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刑罚制度,了解钩辀格磔这种刑罚的具体过程和历史背景,以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记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做法真钩辀格磔,总是骗我们的零食。2. 初中生:他的心机真深,是个钩辀格磔的人。3. 高中生:这个政治家的手段真是钩辀格磔,总是用各种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4. 大学生:他的行为太钩辀格磔了,总是欺骗别人来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