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织之诫
拼音duàn zhī zhī jiè
含义孟子的母亲用割断织布机上的纱,使机上的纱不能成布的损失来告诫中途放弃学业的儿子。后用这个故事告诫中途辍学的人。
出处汉·刘向《列女传·母仪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学,若吾断斯织也。’”
典故出处
汉·刘向《列女传·母仪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学,若吾断斯织也。’”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孟子的母亲用割断织布机上的纱,使机上的纱不能成布的损失来告诫中途放弃学业的儿子。后用这个故事告诫中途辍学的人。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用于劝诫人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断织之诫源自中国古代的织布工艺。织布时,一旦线头断了,就需要重新开始。断织之诫的基本含义是指做事情不能中途放弃,要坚持到底。这个成语告诫人们,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不能半途而废,而应该坚持下去,直到完成。
使用场景
- 断织之诫可以用来形容各种各样需要坚持不懈的事情,比如学习、工作、运动、创业等等。当你遇到困难或者感到疲倦时,可以用断织之诫来鼓励自己继续努力,不要放弃。
故事起源
- 断织之诫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魏武的女子,她非常善于织布。有一天,她正在织布,忍不住想要休息一下,就把织布的线头剪断了。当她决定继续织布时,发现线头断了,只能重新开始。从此以后,她明白了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于是她创造了“断织之诫”这个成语,来警戒自己和他人。
成语结构
- 断织之诫由三个汉字组成,断表示断掉、中断;织表示织布;之表示的是连接词,连接断和织之间的关系;诫表示告诫、警戒。
例句
- 1. 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要时刻铭记断织之诫,坚持不懈。2. 创业的道路上充满了困难,但我们不能半途而废,要时刻牢记断织之诫。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断织之诫与织布的过程联系起来,想象自己正在织布,一旦线头断了,就需要重新开始。这样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断织之诫的含义,并且更容易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织布工艺,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半途而废”、“坚持不懈”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时刻记住断织之诫,坚持努力学习,不放弃。2. 初中生:面对困难,我要像断织之诫一样,坚持不懈,直到成功。3. 高中生:学习是一条漫长的路,要时刻提醒自己断织之诫,不能半途而废。4. 大学生:创业的道路充满了挑战,我们要时刻铭记断织之诫,坚持不懈,直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