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唱一和
拼音yī chàng yī hè
含义一个先唱,一个随声应和。原形容两人感情相通。现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出处《诗经·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典故出处
《诗经·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近义词
遥相呼应、亦步亦趋、一拍即合
反义词
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各持己见
英文翻译
echo each other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一个先唱,一个随声应和。原形容两人感情相通。现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成语举例:自此一唱一和,渐渐情熟,往来不绝。(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和,不能读作“hé”。
成语辨形:和,不能写作“合”。
成语谜面:演双簧
歇后语:夫妻两唱小调
详细解释
- 成语“一唱一和”源自于《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记载。当时,项羽和刘邦在决战之前,相互发出约定信号,一方喊出“唱和”,另一方则立刻回应,表示信号已收到。这个约定信号的方式是通过喊出“一唱一和”来实现的。后来,这个词语逐渐演变成成语,用来形容两个或多个人在演唱、朗诵、对答等方面互相协调,声音和谐一致。
使用场景
- 一唱一和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形容团队合作、协作默契,或者形容两个人在对话、演唱等方面互相配合,声音和谐一致。它可以用来赞美团队的配合能力和默契程度,也可以用来形容两个人在对话或演唱等方面的默契程度。
故事起源
- 成语“一唱一和”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的项羽和刘邦之间的决战。当时,两位将领在决战之前约定了一个信号,通过喊出“一唱一和”来确认信号已收到。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一唱一和”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成语“一唱一和”的结构是由两个相同的动词短语组成,表示两个或多个人相互协调、声音和谐一致。
例句
- 1. 我们团队的合作默契就像是一唱一和,非常出色。2. 他们两个人在舞台上的演唱真是一唱一和,听起来非常悦耳。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一唱一和”这个成语与项羽和刘邦的故事联系起来记忆。想象项羽和刘邦在决战之前通过喊出“一唱一和”来确认信号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团队合作、协作默契相关的成语,如“和衷共济”、“齐心协力”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的合唱队唱歌的时候,都是一唱一和的,听起来非常好听。2. 初中生:我们班组织的话剧演出,演员们的表演都是一唱一和的,非常有默契。3. 高中生:我们班的辩论队在比赛中,互相配合的非常默契,就像是一唱一和一样。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