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垂帘听政在词典中的解释
chuíliántīngzhèng

垂帘听政

拼音chuí lián tīng zhèng

含义垂帘: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听:治理。指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

出处《旧唐书·高宗纪下》:“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典故出处

  • 《旧唐书·高宗纪下》:“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近义词

  • 越俎代庖、牝鸡司晨

反义词

  • 包而不办

英文翻译

  • attend to state affairs from behind a curtain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垂帘: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听:治理。指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
    成语举例:从电影中我们看到了西太后垂帘听政的情景。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女后当朝处理国事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垂,不能读作“cuí”。
    成语辨形:政,不能写作“正”。
    成语谜面:帝王后代

成语故事

  • 唐朝时期,高宗李治继位,立武则天为皇后。由于高宗体弱多病,在朝不能过久处理政事,就在朝堂御座后挂块帘子,皇后武则天坐在后面,参与高宗与大臣们讨论朝政。高宗死后,武则天就继续在帘后辅佐年幼的皇帝执政。

详细解释

  • 垂帘听政源自古代中国帝王制度,当君主无法亲自处理政务时,会由皇后或母后代为处理。垂帘是指皇帝将帘幕垂下,示意皇后或母后代为处理政务,而皇帝则在幕后听取政务报告和决策。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君主因为某种原因无法亲自处理政务时,由皇后或母后代为处理。

故事起源

  • 垂帘听政的起源可追溯到中国古代帝王制度。在古代,有些君主由于年幼、无能或患病等原因无法亲政,这时皇后或母后会代为处理政务。为了体现君主的权威,皇帝会将帘幕垂下,示意皇后或母后代为处理政务,而皇帝则在幕后听取政务报告和决策。

成语结构

  • 垂帘听政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垂帘”和“听政”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垂帘”是动词短语,表示将帘幕垂下;“听政”是动宾短语,表示代为处理政务。

例句

  • 1. 由于年幼,皇帝只能垂帘听政,皇后代为处理政务。2. 在皇帝病重期间,皇后垂帘听政,国家事务得以正常进行。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皇帝坐在宝座上,将帘幕垂下,示意皇后代为处理政务,而皇帝则在幕后听取政务报告和决策的场景。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帝王制度以及皇后或母后在政务处理中的作用和地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皇帝生病了,皇后垂帘听政,代为处理政务。2. 初中生:古代的皇帝如果年幼,就会由皇后垂帘听政。3. 高中生:垂帘听政是中国古代帝王制度中的一种政治安排。

拆字解意

垂帘听政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