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目不识丁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ídīng

目不识丁

拼音mù bù shí dīng

含义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出处《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典故出处

  • 《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近义词

  • 胸无点墨、不识之无

反义词

  • 学富五车、满腹经纶

英文翻译

  • not know a single word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成语举例:我试问如果你母亲要把你嫁给一个目不识丁的俗商,或者一个中年官僚,或者一个纨袴子弟,你难产也不反抗?(巴金《家》二十五)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识,不能读作“shì”。
    成语辨析:目不识丁和“胸无点墨”;都形容没有文化。但目不识丁偏重“一字不识”;“胸无点墨”偏重在“没有一点学识。”
    成语谜面:文盲;陌生人;同行十二载,未知木兰是女郎;认错人

成语故事

  • 唐朝幽州节度使张弘靖的部将韦雍和张宗厚经常在一起喝酒,那时天下太平,边关没有战事,这些将士没有事做。他们感慨:“如今天下太平,练武不如练文,你们能拉满两石的弓,还不如识一个字”。由于“个”与“丁”接近演变而成。

详细解释

  • 指一个人对文字的认知非常有限,连最简单的字都不认识,表示其文化水平非常低下。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的文化知识非常匮乏,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懂。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古代有一个叫丁的人,他从小就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不识字,连最基本的字都不认识。因此,人们就用“目不识丁”来形容一个人文化水平极低,连最基本的字都不认识。

成语结构

  • 目:眼睛;不:否定词;识:认识;丁:指一个人的名字。

例句

  • 1. 他虽然年纪不小了,但是还是目不识丁。2. 这个人连最简单的字都不认识,真是目不识丁。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目不识丁”与“不识字”联系起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和成语的知识,可以深入学习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连最简单的字都不认识,真是目不识丁。2. 初中生:这个人的文化水平太低了,连最基本的字都不认识,简直就是目不识丁。3. 高中生:他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文化水平很低,目不识丁。

拆字解意

目不识丁成语造句

  • 目不识丁造句(精选59条)

    1、张一一先生羞与梁晓声为伍到底对也不对,千秋功罪,后人自有评说,无须目不识丁的闲杂人等在这里说短道长自个儿哄抬身价。2、有一次,玛丽遇到了一位粗鲁,目不识丁的。3、一想到李玄霸,宇文便郁闷不已,按后世书籍上所说,李玄霸那小子生的瘦骨如柴,...

  • 目不识丁造句,目不识丁的意思(精选16条)

    语义说明比喻不识字。使用类别用在「才识浅薄」的表述上。例句01、他目不识丁,你写字条给他有什么用?02、现代教育如此普及,还有目不识丁的人吗?03、他可能目不识丁,连报纸拿反了都不知道。04、他是个文盲,目不识丁,你就别为难他了。05、由于...

  • 目不识丁造句(精选17条)

    1、按规定,即使目不识丁的村民也需要指出哪个部队的人到他们家行凶,然后到军事基地去指认常常需要在危险的路段跋涉几百公里。2、他在公众中演讲时事态和场合往往不一致,不是因为他目不识丁,而是他在努力克制自己不要随便承诺。3、这是甲骨文的丁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