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生玉
拼音lán tián shēng yù
含义蓝田:地名,在陕西省,古时蓝田出产美玉。旧时比喻贤父生贤子。
出处《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蓝田生玉,真不虚也。”
典故出处
《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蓝田生玉,真不虚也。”
近义词
蓝田出玉
英文翻译
children born of great parent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蓝田:地名,在陕西省,古时蓝田出产美玉。旧时比喻贤父生贤子。
成语举例:《南史·谢庄传》:“蓝田生玉,岂虚也哉?”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比喻贤父生贤子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三国时,东吴大将军诸葛瑾,字子瑜。他有个儿子叫诸葛恪(ke),从小聪明伶俐,口才极好,善于言辞,孙权对这孩子很宠爱。
有一次,孙权在朝廷设宴,六岁的诸葛恪随父参加。诸葛瑾的脸长得特别长,孙权想开他的玩笑,乘着酒兴,命人牵来一头毛驴,在驴的长脸上写了“诸葛子瑜”四个字,借以讥讽诸葛瑾脸长似驴。众人见了,捧腹大笑,诸葛瑾也感到很尴尬。诸葛恪见了,走到孙权席前,跪请添写二字。孙权命人将笔拿来给他。诸葛恪在“诸葛子瑜”四字后面添写了“之驴”二字,这样就成了“诸葛子瑜之驴”。满座大臣见了无不惊讶叹服,孙权见诸葛恪如此机敏,十分高兴,当场把毛驴赏赐给他。
又有一次,孙权问诸葛恪:“你父亲和你叔父诸葛亮相比,到底是谁高明?”诸葛恪答道:“我父亲高明。”
孙权要他说出因由,他不假思索地说:“我父亲懂得事奉明主,而我叔父却不懂得这个道理,当然是我父亲高明。”
孙权对诸葛瑾说道:“人们都说蓝田生美玉,名门生贤良,真是名不虚传呀!”。
详细解释
- 蓝田是一种土壤肥沃的地方,玉指美玉。成语“蓝田生玉”比喻在艰苦的环境中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表示人的品质和才华不仅取决于天生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在逆境中锻炼和修炼。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在贫困、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才,也可用于形容在困难的工作环境中培养出的优秀人才。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位名叫李白的诗人,他在蓝田的环境中生活并写作,后来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因为他的成功,人们就用“蓝田生玉”来形容那些在艰苦环境中培养出的人才。
成语结构
- 蓝田生玉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其中“蓝田”是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生玉”这个动作。
例句
- 1. 在贫困的山区,也可以蓝田生玉。2. 这个公司注重员工的培养,他们相信蓝田生玉的理念。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蓝田”这个词与土壤肥沃、环境艰苦等形容词联系起来,再将“生玉”与培养出优秀人才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蓝田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深入了解蓝田地区的土壤特点和农业发展情况,可以更好地理解“蓝田生玉”的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艰苦的学习环境中努力学习,希望能够蓝田生玉。2. 初中生:我家的经济条件不好,但我相信只要努力,我也能蓝田生玉。3. 高中生:我们学校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这充分体现了蓝田生玉的力量。4. 大学生:我曾在一个贫困地区做志愿者,见证了许多蓝田生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