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易姓
拼音gǎi míng yì xìng
含义改换原来的姓名。多指为了隐瞒原来的身分。同“改名换姓”。
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三:“其后往往私创庵院,滥将无籍之徒收充,亦有逃军囚匠改名易姓,削发顶冠,人莫之识。”
典故出处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三:“其后往往私创庵院,滥将无籍之徒收充,亦有逃军囚匠改名易姓,削发顶冠,人莫之识。”
近义词
变名易姓、更名改姓、改姓更名
英文翻译
change one's whole nam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改换原来的姓名。多指为了隐瞒原来的身分。同“改名换姓”。
成语举例: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15回:“后至梁州,被盘诘不过,乃议改名易姓,免致人猜。”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改变名字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改名易姓是指通过改变自己的名字和姓氏来逃避法律的制裁或逃避被追捕。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行为,当人们被追捕或受到法律制裁时,他们会改变自己的姓名和姓氏,以逃避追捕和法律的惩罚。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逃避法律制裁或逃避追捕的行为。可以用于讨论犯罪行为、逃犯、腐败等方面的话题。
故事起源
- 改名易姓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社会现象。在古代,人们往往会改变自己的姓名和姓氏,以逃避法律的制裁或逃避被追捕。这种行为在古代社会中相当普遍,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改名易姓由三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改、名、易、姓。
例句
- 1. 为了逃避追捕,他决定改名易姓。2. 在古代,一些犯罪分子常常通过改名易姓来逃避法律的制裁。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改名易姓”与逃避法律制裁或逃避追捕的情景联系起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被追捕时,他急忙改变自己的名字和姓氏,以逃避追捕与法律的制裁。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古代中国的法律制度和逃亡犯的故事,以加深对“改名易姓”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背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听说有人为了逃避追捕,改名易姓。2. 初中生:在中国古代,一些犯罪分子会改名易姓来逃避法律的制裁。3. 高中生:改名易姓是一种逃避法律制裁或逃避追捕的行为,在古代社会中相当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