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筒子
拼音pào tǒng zi
含义比喻心直口快、好发议论的急性人
出处
词语
炮筒子
拼音
pào tǒng zi
解释
比喻心直口快、好发议论的急性人
详细解释
- 炮筒子是一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军事用语。炮筒子原指能够连续发射炮弹的火炮,后来比喻连续不断发出声音、言论的人。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说话连续不断,像火炮一样嘈杂。
使用场景
- 炮筒子一词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多且快,嘈杂不停。可以用于形容某个人在会议上连续发言,或者指某人说话很多,让人感到烦躁。
故事起源
- 炮筒子这个成语起源于中国古代军事用语。在战争中,火炮是非常重要的武器之一,能够连续发射炮弹,造成巨大的破坏力。后来,人们将这个词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连续不断,嘈杂如火炮发射的声音。
成语结构
- 炮筒子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词组成。其中,“炮筒”指火炮的筒状部分,“子”为名词后缀,表示小的、较低级的意思。
例句
- 1. 他在会议上一直像个炮筒子一样,不停地发表自己的意见。2. 这个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就像个炮筒子,话不停地说。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火炮的炮筒,不停地发射炮弹,发出巨大的声音。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军事用语和火炮的发展历史,以加深对炮筒子这个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像个炮筒子一样,上课时总是不停地讲话。2. 初中生:她在班级里就像个炮筒子,总是爱说笑话逗大家开心。3. 高中生:他在班会上一直像个炮筒子,不停地发表自己的观点。4. 大学生:她是个炮筒子,每天都有新的想法和见解。5. 成年人:这个政治家就像个炮筒子,总是有很多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