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征博引
拼音páng zhēng bó yǐn
含义旁:广泛;征:寻求;博:广博;引:引证。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
出处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清之人情小说》:“宝钗妙玉则从徐说,旁征博引,用罚甚勤。”
典故出处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清之人情小说》:“宝钗妙玉则从徐说,旁征博引,用罚甚勤。”
近义词
引经据典
反义词
理屈词穷
英文翻译
cite various authoritie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旁:广泛;征:寻求;博:广博;引:引证。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
成语举例:宝钗妙玉则从徐说,旁征博引,用罚甚勤。(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清之人情小说》)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用于说话或写文章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博,不能读作“bé”。
成语辨形:征,不能写作“证”。
成语辨析:旁征博引和“引经据典”;都含有“引用材料作为证据”的意思;但旁征博引偏重在引证的材料十分广博;“引经据典”偏重在材料引自经典。
成语故事
唐高宗下令处死不小心看伐了昭陵的柏树的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大臣狄仁杰认为权善才罪不至死,就举张释之劝汉文帝释放偷汉高祖庙里玉环的小偷,辛毗拉魏文帝的衣服看迁民布告等例证明贤明君主必须依法治国,终于救了权善才。
详细解释
- 旁征博引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由“旁征”和“博引”两个词组成。旁征指的是从旁边的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线索或证据,博引指的是广泛引用各种事实、资料或论据。因此,旁征博引指的是通过引用各种相关的事实、资料或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使用场景
- 旁征博引常常用于辩论、演讲、写作等场合,尤其是在需要提供充分证据来支持自己观点的情况下。它强调通过引用众多的事实、资料或论据,来增加自己观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故事起源
- 关于旁征博引的起源,没有一个具体的故事或传说。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方式是根据人们对语言运用和思维方式的观察和总结,逐渐形成的。
成语结构
- 旁征博引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由两个动词词语组成。
例句
- 1. 他在辩论中旁征博引,用大量的事实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2. 这篇文章旁征博引,引用了许多权威专家的研究结果。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旁征博引这个成语:1. 将旁征博引拆分成两个词,分别记忆旁征和博引的含义。2. 想象一个人站在一边,从旁边的事物中寻找线索,并广泛引用各种资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如“一箭双雕”、“画蛇添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在课堂上旁征博引,用很多例子来解释新学的知识。2. 初中生:我在写作文时,喜欢旁征博引,用各种资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3. 高中生:在辩论比赛中,我通过旁征博引,成功地说服了对方的观点。4. 大学生:我的论文中旁征博引了很多权威专家的研究结果,增加了论文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