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方垂在词典中的解释
fāngchuí

方垂

拼音fāng chuí

注音ㄈㄤ ㄔㄨㄟˊ

繁体

基本解释

  • 边陲。垂,通“ 陲 ”。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二》:“卿诸人积年为害,一旦解散,方垂荡然,当条名上,必受封赏。”《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以方垂未静,拒而不许。”《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二年》:“念彼羣黎,旧为赤子,既久沦於涂炭,思永靖於方垂。”

基本含义

  • 指直立而垂直。

详细解释

  • 方:正直;垂:垂直。方垂指人的身体直立而垂直,也比喻人的品行正直、廉洁。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品行正直、举止庄重。

故事起源

  • 《诗经·小雅·鹤鸣》中有句“方之方外,垂之垂丝”,形容鹤鸣的声音高亢悠扬,形态挺拔威严。后来,人们将其引申为指人的身体直立而垂直,也比喻人的品行正直、廉洁。

成语结构

  • 主语+方垂

例句

  • 1. 他一身正气,方垂世上。2. 他的品行方垂,深受大家的尊敬。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方垂”与直立挺拔的形象联系起来,形象地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正直、廉洁相关的成语,如“廉洁奉公”、“忠诚正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导我们要方垂不做弯弓。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方垂的品行。3. 高中生:他的方垂作风给我们树立了榜样。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我们要以方垂的态度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拆字解意

方垂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