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削
拼音zhuó xuē
注音ㄓㄨㄛˊ ㄒㄩㄝ
繁体
基本解释
(1).雕刻,刻削。 宋 何薳 《春渚记闻·吴兴许採五研》:“ 莫养正 为之(圆研)铭曰:‘圆如月,洼如尊,勿谓其琢削不巧,见谓椎鲁无文,即而视之,其中甚温。’”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后》:“有石突起,窟其中为龕,如琢削而就者。”
(2).雕琢,修饰、锻炼文辞。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中》:“吾尝作诗题其编后,略曰:‘端求古人遗,琢削手不停,方其得璣羽,往往失鹏鲸。’”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 少陵 《哀江头》、《哀王孙》作法最古,然琢削磨礱,力尽此矣。”
基本含义
- 琢磨、推敲。形容经过精心雕琢、推敲思索后的作品或言辞。
详细解释
- 琢削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经过精心雕琢、推敲思索后的作品或言辞。它强调经过反复推敲、精心打磨的作品或言辞,具有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思考。使用琢削来形容作品或言辞时,通常表示其经过精心雕琢,达到了独特的艺术效果或思想深度。
使用场景
- 琢削常用于描述文学作品、艺术品、演讲辞章等方面。可以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精心构思、一幅画的精细描绘、一首诗的优美表达等。此外,琢削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思考过程,表示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的结果。
故事起源
- 关于琢削的起源故事并不明确,但琢削一词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文人的创作过程。古代文人常常将自己的作品比作“琢磨”而成的宝石,表示经过反复推敲、精心雕琢后才得以完成。
成语结构
- 琢削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固定的结构。
例句
- 1. 这篇文章经过了作者的琢削,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深刻的思考。2. 这幅画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的琢削,展现出了画家的独特技艺。3. 他的演讲经过了反复的琢削,每一个词语都准确无误地传达了他的思想。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琢削联想为对宝石进行精细雕琢的过程。想象一个宝石在专家的手中被精心打磨、琢磨,最终展现出它的独特光彩。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琢削一词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艺术、文学相关的成语,例如“千锤百炼”、“字斟句酌”等,来扩大你的词汇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作文经过了老师的琢削,现在写得更好了。2. 初中生:这幅画经过了艺术老师的琢削,变得更加精美了。3. 高中生:我的演讲稿经过了反复琢削,确保每一个字都能准确表达我的观点。4. 大学生及以上:这部小说经过了作者多次的琢削,呈现出了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