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剥
拼音zhēng bāo
注音
繁体徵幣
基本解释
征收剥削。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比年旱歉,先圣忧人,特詔逋科悉皆蠲免。而 实 敢肆诬罔,復令徵剥。”
基本含义
- 指利用权力或职务之便,强行勒索或剥夺他人的财产或权益。
详细解释
- 徵剥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徵意为强征、勒索,剥意为剥夺、剥夺。徵剥原指官府强行勒索或剥夺民众的财产或权益。现在泛指利用权力或职务之便,以非法手段获取他人的财产或权益。
使用场景
- 徵剥一词多用于描述官员或权力者滥用职权,以非法手段获取私利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徵剥现象常见于一些腐败的官员、不良商人或其他滥用权力的人士身上。
故事起源
- 徵剥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国社会。在古代,官府的权力凌驾于民众之上,官员有时会利用职务之便,以征收税款、罚款等名义,勒索或剥夺民众的财产。这种滥用职权的行为使得民众深受其害,因此人们形成了这个成语来批评和警示滥用权力的行为。
成语结构
- 徵剥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徵和剥分别是形声字,徵的本义是征收,剥的本义是剥夺。
例句
- 1. 这位官员利用职权徵剥民众的财产,丧心病狂。2. 法律应该严惩徵剥行为,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徵剥与滥用权力的行为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官员利用职务之便,强行勒索或剥夺他人的财产,这样的行为是不道德的,应该受到谴责。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和权力滥用问题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腐败现象和相关的反腐斗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个小偷利用黑暗徵剥了我的零花钱。2. 初中生:这名学生会长徵剥了学生会的经费,引起了轩然大波。3. 高中生:政府官员利用职权徵剥企业的利润,导致了经济的困境。4. 大学生及以上:这个公司老板以各种名目徵剥员工的福利,引起了员工的不满和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