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粗莽在词典中的解释
mǎng

粗莽

拼音cū mǎng

注音ㄘㄨ ㄇㄤˇ

繁体

基本解释

  • (1).粗豪率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杂剧院本》:“他如《千里送荆娘》、《元夜閙东京》之属,则近粗莽。”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即《岳麓道林》诗为当时所推者,究亦不免粗莽;其他则拙涩者十之七八矣。”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无 稼轩 才力,无 稼轩 胸襟,又不处 稼轩 境地,欲於粗莽中见沉鬱,其可得乎?”
    (2).粗鲁莽撞。《三国演义》第二二回:“ 玄德 闻之,谓 云长 曰:‘ 翼德 自来粗莽,今亦用智,吾无忧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夜叉国》:“子取名 彪 。十四五岁,能举百钧,粗莽好鬭。”
    (3).粗壮丑陋。《水浒传》第四七回:“这个兄弟,姓 杜 ,名 兴 ,祖贯是 中山府 人氏,因为他面颜生得粗莽,以此人都叫他做‘鬼脸儿’。”

近义词

  • 卤莽、粗鲁、鲁莽、粗暴、粗犷、冒昧、冒失、莽撞

基本含义

  • 指言行粗鲁、莽撞、不细致的人。

详细解释

  • 粗莽一词形容一个人言行粗鲁、莽撞,不注重细节,缺乏细致入微的思考和行动。这个词语常用来批评那些缺乏修养、不懂礼貌、不考虑他人感受的人。

使用场景

  • 粗莽这个成语可以用在多种场景中,比如形容一个人的行为粗鲁、莽撞,或者批评一个人缺乏细致入微的思考和行动。它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况,比如描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或者评论一个人的工作态度等。

故事起源

  • 关于粗莽的故事起源并不明确,但这个成语的意义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会,人们非常重视修养和礼貌,所以粗鲁、莽撞的行为被视为不可取的。因此,这个成语用来批评那些不懂礼貌、不注重细节的人。

成语结构

  • 粗莽是一个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粗和莽都表示粗鲁、莽撞的意思。

例句

  • 1. 他的粗莽举止让人难以接受。2. 做事要细心,不能太粗莽。3. 这个人一点都不细心,总是粗莽行事。

记忆技巧

  • 要记忆粗莽这个成语,可以联想这两个字的意思。粗表示粗鲁,莽表示莽撞,可以想象一个人的行为粗鲁、莽撞的样子,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粗莽这个成语的含义后,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修养、礼貌相关的成语,比如“举止失措”、“言行不一”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粗莽行为让老师很生气。2. 初中生:我们应该避免粗莽的言行,要学会尊重他人。3. 高中生:他的粗莽态度让他失去了很多机会。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注意修养,不能做出粗莽的行为。

拆字解意

粗莽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