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和胡韵
明 · 王守仁
鹦鹉生陇西,群飞恣鸣游。
何意虞罗及,充贡来中州。
金绦縻华屋,云泉谢林丘。
能言实阶祸,吞声亦何求。
主人有隐寇,窃发闻其谋。
感君惠养德,一语思所酬。
惧君不见察,杀身反为尤。
何意虞罗及,充贡来中州。
金绦縻华屋,云泉谢林丘。
能言实阶祸,吞声亦何求。
主人有隐寇,窃发闻其谋。
感君惠养德,一语思所酬。
惧君不见察,杀身反为尤。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守仁所作的《鹦鹉和胡韵》。诗中以鹦鹉的遭遇为喻,表达了对人性复杂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首句“鹦鹉生陇西,群飞恣鸣游”,描绘了鹦鹉在陇西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它们群飞群鸣,享受着自然的乐趣。接着,“何意虞罗及,充贡来中州”转折突兀,指出鹦鹉因意外被捕捉,被迫离开熟悉的环境,远赴中原作为贡品。这种命运的转变,象征着个体在社会大潮中的无奈与被动。
“金绦縻华屋,云泉谢林丘”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鹦鹉从自然界的自由到人工环境的束缚。华丽的金带束缚了它,昔日的山泉与林间小路成为了遥远的记忆。这里暗含了对人类文明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以及个体在这一过程中失去自由的感慨。
“能言实阶祸,吞声亦何求”揭示了鹦鹉因为能言善辩而招致祸端,即使保持沉默也无法避免不幸的命运。这不仅是对鹦鹉命运的同情,也是对人类社会中言语与权力关系的反思。
“主人有隐寇,窃发闻其谋”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鹦鹉在新环境中察觉到了主人的秘密,预感到危险。这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也暗示了人在复杂社会关系中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最后,“感君惠养德,一语思所酬。惧君不见察,杀身反为尤。”鹦鹉表达了对主人的感激之情,同时担心自己的坦诚可能带来不利后果。这种矛盾的心理,反映了个体在面对权力与信任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在特定情境下如何权衡利弊的艰难抉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鹦鹉的遭遇,巧妙地探讨了自由与束缚、人性与社会、言语与权力等多重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