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人入石霜
论心齐至圣,对镜破凡夫。
业王如云合,头低似箭驱。
三清徒妄想,千载亦须臾。
唯我流阳叟,深云领毳徒。
尽骑香白象,皆握月明珠。
寂寞排松榻,斓斑半雪须。
苔侵长者论,岚蚀祖师图。
翠巘金钟晓,香林宝月孤。
兟兟齐白趾,赫赫共洪炉。
山色锄难尽,松根踏欲无。
难评传的的,须到不区区。
撩舍新罗瘦,炉烟榾柮粗。
烧畬平虎窟,分瀑入香厨。
师去情何切,人间事莫拘。
穿林宿古冢,踏叶揭空盂。
无事终无事,令枯便合枯。
他年相觅在,亦不是生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离别场景,充满了对佛法修持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界的细腻描绘。开篇“举世祗堪吁,空知与道俱”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以及对道法的追求和认同。“论心齐至圣,对镜破凡夫”则是说僧人的内心修为已经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通过打坐冥想,超越了凡夫的局限。
“业王如云合,头低似箭驱”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山水画面,诗人形象地将僧人的修行比喻为如同云间的飞驰。紧接着,“三清徒妄想,千载亦须臾”表达了对佛法中“三清”境界的向往,以及对于时间流转的超然感受。
“唯我流阳叟,深云领毳徒”则是诗人自比为一位隐居山林、追求精神境界的高僧。以下几句:“尽骑香白象,皆握月明珠。寂寞排松榻,斓斑半雪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传达了一种宁静超脱的生活状态。
“苔侵长者论,岚蚀祖师图”则是说僧人在深山中修行,不仅外界的风霜不能侵犯,连时间的痕迹也难以留下。接着,“翠巘金钟晓,香林宝月孤。”描绘了一幅幽静的晨景,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僧人的生活环境和精神世界的赞美。
“兟兟齐白趾,赫赫共洪炉”可能是指僧人们在雪地中修行,或是比喻他们心如止水。以下,“山色锄难尽,松根踏欲无。”则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僧人所处环境的深刻感受和敬仰之情。
“难评传的的,须到不区区”可能是在说对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很难用语言来评价,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理解。“撩舍新罗瘦,炉烟榾柮粗。”则是通过对僧人日常生活的描绘,再次强调了他们与世俗不同的人生选择。
“烧畬平虎窟,分瀑入香厨”中,“烧畬”可能指的是燃烧香木,而“分瀑入香厨”则是说僧人在深山中修行,将自然界的声音融入他们的修持之中。
“师去情何切,人间事莫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以及对于世俗烦恼的超然态度。紧接着,“穿林宿古冢,踏叶揭空盂”则是描绘了一位僧人的行走在深山老林中,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
“无事终无事,令枯便合枯。”表达了对一种超脱世俗纷争、达到内心平静状态的向往。而最后,“他年相觅在,亦不是生苏”则是说诗人对于未来与僧人的再次相会持有期待态度,同时也表明了这种期待并不局限于现实世界。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佛法修持的深刻理解,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