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方碧山前惠州同知(其二)
宋末元初 · 方回
四年登八十,寿过古来稀。
辞郡非关瘴,思亲自合归。
千诗存老笔,二纪掩閒扉。
鸡絮临筵几,随潮夜梦飞。
辞郡非关瘴,思亲自合归。
千诗存老笔,二纪掩閒扉。
鸡絮临筵几,随潮夜梦飞。
注释
四年:活到。登:达到。
八十:八十四岁。
寿:寿命。
过:超过。
古来稀:古人少有。
辞郡:离开官职。
非关:并非因为。
瘴:疾病。
思亲:思念家乡。
自合:自己觉得应该。
归:回去。
千诗:上千首诗。
老笔:老练的笔触。
二纪:二十年。
鸡絮:鸡肉菜肴。
临筵:宴席上。
几:几次。
随潮:随着潮水。
夜梦飞:夜晚的梦境飞翔。
翻译
活到八十四岁,寿命超过古人少有。离开官职并非因为疾病,而是思念家乡,觉得自己应该回去。
积累了上千首诗,晚年时用老练的笔触创作。
二十年来常常独自关门在家,宴席上对着鸡肉菜肴,夜晚的梦境随着潮水飞翔。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方碧山的思念之情。开篇“四年登八十,寿过古来稀”两句,写出了方碧山已高龄八十,这在古代确实是难得的长寿。此处通过数字“四年”与“八十”的对应,增添了一种时间流逝和生命宝贵的感觉。
接下来的“辞郡非关瘴,思亲自合归”两句,则表现了方碧山辞去官职,返回家乡的心境。这里的“辞郡”指的是离别官场,“非关瘴”可能是说他并无疾病,只是心向家乡,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情怀。
中间的“千诗存老笔,二纪掩閒扉”两句,描绘了方碧山晚年依旧笔耕不息的生活状态。这里“千诗”指的是大量的诗作,“存老笔”则强调了他即使年老仍保持着文学创作的热情。“二纪掩閒扉”则可能是说他已经进入了人生的晚暮,开始关上门扉,隐居起来。
最后两句“鸡絮临筵几,随潮夜梦飞”,通过对鸡毛被子和坐席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方碧山安静生活的一种向往之情。这里“鸡絮”是古代常见的温暖物品,“临筵几”则是指坐在桌前,这些都是平凡而又安详的场景。“随潮夜梦飞”则是一种超脱现实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在夜晚随着潮汐漂流,心中所怀抱的无限遐想。
整首诗通过对方碧山晚年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位老者安详自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友情和生命美好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