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月师桂堂
宋 · 王十朋
道人以月名身,以桂名堂。
胸中负所有,志在丹霄旁。
冠巾倘可加,唾手得天香。
惜哉已世外,此志终莫偿。
山中作堂侔月窟,禅定吟馀思清越。
要令坐上生清风,须使心中似明月。
胸中负所有,志在丹霄旁。
冠巾倘可加,唾手得天香。
惜哉已世外,此志终莫偿。
山中作堂侔月窟,禅定吟馀思清越。
要令坐上生清风,须使心中似明月。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名为《题月师桂堂》。诗中描绘了一位名为“月师”的道人,以其月为名,桂为堂,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志向与追求。诗中通过“丹霄”、“天香”、“清风”、“明月”等意象,不仅赞美了月师的高洁品格和超然境界,也表达了对月师未能实现其宏伟志向的惋惜之情。
首句“道人以月名身,以桂名堂”,开篇即点明了月师的独特身份与生活环境,月与桂的意象象征着其清雅脱俗的气质和追求。接着,“胸中负所有,志在丹霄旁”两句,进一步揭示了月师内心深处的宏愿与理想,他胸怀大志,志向高远,渴望达到那片象征着理想与理想的“丹霄”。
“冠巾倘可加,唾手得天香”则描绘了月师的理想状态,仿佛只要稍加努力,就能达到令人向往的崇高境界,暗示其志向虽高远,但并非遥不可及。然而,“惜哉已世外,此志终莫偿”两句转折,表达了对月师未能实现其志向的遗憾与惋惜,凸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后半部分“山中作堂侔月窟,禅定吟馀思清越”继续描绘月师的生活环境与精神状态,他在山中建造的殿堂仿佛与月窟相媲美,体现了他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理解与和谐统一。而“要令坐上生清风,须使心中似明月”则是对月师追求的进一步深化,希望在座的每一位都能感受到清风的拂面,心中如同明月般清澈明亮,表达了诗人对月师精神境界的推崇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师形象的塑造和对其志向与追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高尚人格与理想境界的赞美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