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河南郑侍郎
唐 · 薛能
三峡与三壕,门阑梦去劳。
细冰和洛水,初雪洒嵩高。
大雅何由接,微荣亦已逃。
寒窗不可寐,风地叶萧骚。
细冰和洛水,初雪洒嵩高。
大雅何由接,微荣亦已逃。
寒窗不可寐,风地叶萧骚。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三峡:指长江上的三个重要地段: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壕:可能指三个重要的军事要塞或防线。
门阑:门槛和门栏,代指家门。
梦去劳:梦中离去让人劳累。
细冰:形容洛河水面上薄薄的冰层。
洛水:古代中国的重要河流,发源于河南。
初雪:刚刚下的雪。
洒嵩高:洒落在嵩山之上。
大雅:指高尚的文学或道德标准。
接:接触或达到。
微荣:微小的荣誉或成就。
逃:逃离或失去。
寒窗:寒冷的窗户,常用来形容清贫的学习环境。
不可寐:无法入睡。
风地:有风的地方。
叶萧骚:树叶发出瑟瑟声,形容秋风落叶。
翻译
三峡与三壕,门阑梦去劳。细冰和洛水,初雪洒嵩高。
大雅何由接,微荣亦已逃。
寒窗不可寐,风地叶萧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初冬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述,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开篇“三峡与三壕,门阑梦去劳”一句,设定了一个历史悠久、雄伟壮观的场景,三峡指的是长江三峡,而三壕则可能是古代某个军事防御工事的名称。门阑即城楼上的栏杆,梦去劳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历史的向往之情。
“细冰和洛水,初雪洒嵩高”两句,则转入自然景观的描绘。细冰可能指的是初冬时分的薄冰,而洛水则是洛阳一带的河流。初雪洒下,落在高峻的山峰之上,这两句勾勒出了一幅初冬寒冷而又宁静的画面。
“大雅何由接,微荣亦已逃”中,大雅可能指的是古代的诗人或是文学作品,如《大雅》是《诗经》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何由接则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文化的怀念,而微荣亦已逃,则显示出诗人对于现实中的不济事态的无奈与感慨。
最后,“寒窗不可寐,风地叶萧骚”两句,则描绘出了一个孤独而又寒冷的夜晚场景。寒窗可能是指冬日里冷清的书房窗户,而不可寐则表达了诗人难以入睡的心境。风地叶萧骚,是对秋末初冬时节枯黄树叶在风中飘动声音的生动描写。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自然景观以及个人感慨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