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大都即事六首(其二)赏析

大都即事六首(其二)

元末明初 · 张宪
三月西山道,春风平则门。
绣鞍红叱拨,毡帽黑昆崙。
衣襆分香裹,壶瓶借火温。
醉归杨柳月,绿雾掩黄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末明初时期,一位行走在三月西山道上的旅人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春日行旅图。

首句“三月西山道,春风平则门”,开篇点题,描述了春天三月时节,旅人在西山道上行走的情景。春风拂面,平和宁静,营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接着,“绣鞍红叱拨,毡帽黑昆仑”两句,通过具体的物品——绣鞍与红马、毡帽与黑帽,展现了旅人的装束,同时暗示了他可能是一位贵族或有身份的人士。红马与黑帽的对比,也增添了画面的色彩感。

“衣襆分香裹,壶瓶借火温”描绘了旅人携带的物品,香囊与热水壶,体现了他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分香裹暗示了旅途中的香气,借火温则表明了他对舒适生活的重视。

最后,“醉归杨柳月,绿雾掩黄昏”两句,以醉酒归来的情景结束全诗。杨柳月下的场景,绿雾笼罩的黄昏,营造了一种朦胧而浪漫的氛围。醉酒不仅表现了旅人的放松与享受,也暗示了旅途中的愉悦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旅人独特的风貌与生活情趣,以及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词语解释

叱拨的意思:良马名。 唐 岑参 《玉门关盖将军歌》:“櫪上昂昂皆骏驹,桃花叱拨价最殊。”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四:“ 唐 天宝 中, 大宛 进汗血马六匹:一曰红叱拨,二曰紫叱拨,三曰青叱拨,四曰黄叱拨,五曰丁香叱拨,六曰桃花叱拨。” 宋 陆游 《闻蝉思南郑》诗:“金羈叱拨驹,玉盌蒲萄酒。”《丹铅总录·鸟兽·叱拨》引 宋 王明 《群牧故事》:“北方马以叱拨及青、白、紫纯色,緑鬃騮为上。”...

春风的意思:◎ 春风 chūnfēng(1) [spring breeze]∶春天的风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2) [with smile]∶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分香的意思:见“ 分香卖履 ”。...

壶瓶的意思:盛酒器。 元 张宪 《大都即事》诗之二:“衣襆分香裹,壶瓶借火温。” 明 郑瑗 《井观琐言》:“今人呼酌酒器为壶瓶。”...

黄昏的意思:[释义](名)傍晚,日落以后星出以前的时候。 [构成]偏正式:黄(昏 [例句]黄昏时分;百鸟归巢。(作定语)[同义]傍晚[反义]拂晓、黎明、破晓...

借火的意思:◎ 借火 jièhuǒ[ask for a light] 抽烟时向别人借点火东西或用别人的火来点火...

平则的意思:使法则公平。谓按照封地大小和土质美恶制定征收税赋的标准。《周礼·夏官·大司马》:“均守平则,以安邦国。” 郑玄 注:“诸侯有土地者均之,尊者守大,卑者守小;则,法也。” 孙诒让 正义:“ 刘台拱 云:‘平则,所谓以地美恶为轻重之法。’案 刘 説是也。此则与《大宗伯》‘五命赐则’义同,即《大司徒》土均之法也。”...

三月的意思:◎ 三月 sānyuè(1) [march]∶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三个月(2) [the third month of the lunar year, the third moon]∶农历(阴历)每年的第三个月,第三个朔望月(3) [three months]∶三个月...

山道的意思:山路。《汉书·西域传上·尉头国》:“﹝ 尉头国 ﹞南与 疏勒 接,山道不通。”《三国志·蜀志·张飞传》:“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北史·附国传》:“﹝其王﹞欲献良马,以路险不通,请开山道,修职贡物, 煬帝 以劳人不许。”...

西山的意思:(1).西方的山。《易·随》:“王用享于西山。”引申为日入处。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选·李密<陈情事表>》:“但以 刘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扬雄 《反骚》:“临 汨罗 而自陨兮,恐日薄於西山。”(2).山名。指 首阳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相传 伯夷 、 叔齐 隐居于此。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节。”参见“ 西山饿夫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一名 南昌山 ,即...

杨柳的意思:◎ 杨柳 yángliǔ(1) [poplar and willow]∶杨树和柳树的合称(2) [willow]∶专指柳树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3) 古曲名,即“折杨柳”[a tune]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

衣襆的意思:衣裳包裹。《南史·王华传》:“ 华 时年十三,在军中,与 廞 相失,随沙门 释曇冰 逃,使提衣襆从后,津逻咸疑焉。”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无隐》:“须臾,白刃夫携一衣襆入厅,续有女人从之,乃计会逃逝者也。”...

毡帽的意思:毡制的帽子。《南史·夷貊传下·末国》:“土人剪髮,著毡帽。”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下:“ 永贞 之前,组藤为盖,曰席帽,取其轻也。后或以太薄,冬则不御霜寒,夏则不障暑气,乃细色罽代藤,曰毡帽,贵其厚也,非崇贵莫戴,而人亦未尚。”《儒林外史》第二一回:“走近前去,看 韦驮殿 西边櫈上坐着三四个人,头戴大毡帽,身穿绸绢衣服。” 鲁迅 《且介亭杂文·寄<戏>周刊编者信》:“我的意见,以为 阿Q 该是三十岁左右,样子平平常常……我记得我给他戴的是毡帽。这是一种黑色的,半圆形的东西,将那帽边翻起一寸多,戴在头...

红叱拨的意思:(1).名马名。 唐 天宝 中, 西域 进汗血马六匹,分别以红、紫、青、黄、丁香、桃花叱拨为名。见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四。也泛指骏马。 前蜀 韦庄 《长安清明》诗:“紫陌乱嘶红叱拨,緑杨高映画鞦韆。”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末白]有甚好名儿?[丑白]飞龙、赤兔……红叱拨、紫叱拨、金叱拨。 青海 月支 生下, 大宛 越腅 将来。”(2).一种名贵的猫。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动》:“ 楚州 谢阳 出猫,有褐花者。 灵武 有红叱拨及青驄色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