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宝应道中
宋末元初 · 陆文圭
长淮昔战争,废地少人耕。
野壁三家市,官亭十里程。
田夫时识字,水鸟不知名。
薄暮宿何处,孤云又一城。
野壁三家市,官亭十里程。
田夫时识字,水鸟不知名。
薄暮宿何处,孤云又一城。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末元初时期淮河流域战后的荒凉景象。"长淮昔战争"开篇点明了历史背景,曾经的战乱使得这片土地满目疮痍。"废地少人耕"进一步强调了战后生产力的衰退和人口的稀疏,田地荒芜,耕作几乎停滞。
"野壁三家市"寥寥数语勾勒出农村市场的萧条,原本应该熙熙攘攘的集市现在只有三两家商户,显示出经济的凋敝。"官亭十里程"则暗示道路的荒凉,官亭之间相隔甚远,行旅艰辛。
"田夫时识字"反映出尽管战乱,仍有少数农夫保持着基本的文化教育,这在当时实属不易。"水鸟不知名"则以自然界的无知无觉反衬人类生活的艰难,连寻常的水鸟都未曾听过常见之名。
最后两句"薄暮宿何处,孤云又一城"以景结情,傍晚时分,旅人无处投宿,只能随着孤云流浪,每过一城,都加重了其孤独无依的感受。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战后社会的衰败与人们生活的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