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咏怀三十四首(其十三)赏析

咏怀三十四首(其十三)

明 · 王廷陈
姬旦制冠裳,万古承其贲。
偶以衣狙猱,奔腾裂且弃。
承云本妙音,鳞羽争辟易。
鲁门钟鼓声,转使爰居悸。
物类何缤纷,人已非一致。
韪哉尼父言,盍各言尔志。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廷陈的《咏怀三十四首(其十三)》,主要通过对周公姬旦制作冠裳的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社会变迁和个体差异的思考。诗中提到姬旦的智慧与冠裳的传承,象征着文明的延续,然而猴子穿上衣服却无法适应,暗示人们在适应环境和追求变革时的困境。接着,诗人将鲁国的钟鼓之声与远方的爰居之地相联系,展现了历史的深远影响和地域文化的共鸣。

"承云本妙音,鳞羽争辟易",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音乐比作美妙的声音,而人们如同鱼鸟般因不同环境而有不同的反应。"物类何缤纷,人已非一致",进一步强调了世间万物的多样性和人的个性差异。最后,诗人赞同孔子的教诲,鼓励人们表达自我,"韪哉尼父言,盍各言尔志",倡导个体应有自己的追求和主张。

整首诗寓言深刻,语言凝练,体现了诗人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洞察,以及对个人价值的尊重。

词语解释

奔腾的意思:[释义](动)(许多马)奔跑跳跃。 [构成]并列式:奔+腾 [例句]万马奔腾。(作谓语)奔腾的骏马。(作定语)...

辟易的意思:(1).退避;避开。《史记·项羽本纪》:“是时, 赤泉侯 为骑将;追 项王 , 项王 瞋目而叱之, 赤泉侯 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张守节 正义:“言人马俱惊,开张易旧处,乃至数里。” 唐 顾况 《从军行》之一:“怒目时一呼,万骑皆辟易。”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馀话》卷一:“ 瓘 指剑以示曰:‘ 瓘 虽识大王,但此物不识耳!’皆皇恐辟易而退。” 清 赵翼 《古州诸葛营》诗:“想是擒纵声威在,一时羣蛮尽辟易。” 鲁迅 《彷徨·长明灯》:“他两眼更发出闪闪的光来,钉一般看定 阔亭 的眼,使 阔亭 的眼...

缤纷的意思:◎ 缤纷 bīnfēn[in riotous profusion] 繁多而杂乱五彩缤纷色彩缤纷...

承云的意思:(1).传说为 黄帝 乐曲。《竹书纪年》卷上:“二十一年,作《承云》之乐。”《楚辞·远游》:“张乐《咸池》奏《承云》兮,二女御《九韶》歌。” 王逸 注:“《承云》即《云门》, 黄帝 乐也。”《淮南子·齐俗训》:“《咸池》、《承云》、《九韶》、《六英》,人之所乐也。”(2).衣领。 元 龙辅 《女红馀志》卷上:“承云,衣领也。昔 姚梦兰 赠 东阳 以领边绣,脚下履。领边绣即承云也。”...

冠裳的意思:(1).指官吏的全套礼服。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 刘子澄 ﹞守 衡阳 日,以冠裳涖事,宪使 赵民则 尝紫衫来见。 子澄 不脱冠裳肃之, 民则 请免冠裳。 子澄 端笏肃容曰:‘戒石在前,小臣岂敢。’ 民则 皇恐,退具冠裳以见。”(2).指穿着官服。《宋史·范应铃传》:“夙兴,冠裳听讼,发擿如神。”(3).指官宦士绅。 唐 高彦休 《唐阙史·虎食伊璠》:“冠裳农贾,挈妻孥潜跡而出者,不可胜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声》:“今日冠裳雅会,就要演这本传奇。”(4).指官职。 宋 范成大 《胡宗...

盍各的意思:《论语·公冶长》:“ 颜渊 、 季路 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后以“盍各”指各抒其志。亦指志趣。 南朝 梁简文帝 《答湘东王书》:“吾既拙於为文,不敢轻有掎摭,但以当世之作,歷方古之才人,远则 扬 、 马 、 曹 、 王 ,近则 潘 、 陆 、 颜 、 谢 ,而观其遣辞用心了不相似。若以今文为是,则古文为非;若昔贤可称,则今体宜弃。俱为盍各,则未之敢许。” 唐 李峤 《为朝集使绛州刺史孔祯等进大酺诗表》:“同盍各於二三,冀揄扬於万一。”...

鳞羽的意思:(1).鳞与羽。《南史·刘敬宣刘怀肃等传论》:“或阶缘恩旧,一其心力,或攀附风云,奋其鳞羽。” 唐 韩愈 《海水》诗:“苟非鳞羽大,荡薄不可能。”(2).代称鱼和鸟。《南齐书·高逸传·宗测》:“性同鳞羽,爱止山壑,眷恋松云,轻迷人路。” 唐 白居易 《春日闲居》诗:“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謡咏。”(3).代称鱼和雁。借指书信。 宋 柳永 《倾杯乐》词:“频耳畔低语,知多少他日深盟,平生丹素,从此尽把凭鳞羽。” 明 刘基 《怨王孙》词:“鳞羽路阻,佳人何处,木落山寒,江空岁暮。” 清 林则徐 《致姚春...

妙音的意思:(1).指歌妓。《战国策·楚策一》:“大王诚能听臣之愚计,则 韩 、 魏 、 齐 、 燕 、 赵 、 卫 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矣。”(2).指美妙的乐音。《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汉 傅毅 《七激》:“大师奏操, 荣期 清歌……沉微玄穆,感物悟灵,此亦天下之妙音也。” 明 唐顺之 《跋李怀琳书绝交书后》:“譬如箜篌,非有妙指,不发妙音。”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一到水沸,这头便随波上下,跳舞百端,且发妙音,欢喜歌唱。”...

尼父的意思:亦称“ 尼甫 ”。对 孔子 的尊称。 孔子 字 仲尼 ,故称。《左传·哀公十六年》:“旻天不弔,不憖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煢煢余在疚。呜呼哀哉, 尼父 !无自律。” 汉 班固 《白虎通·圣人》:“ 孔子 反宇,是谓 尼甫 。” 唐 李涉 《怀古》诗:“ 尼父 未适 鲁 ,屡屡倦迷津。” 明 冯梦龙 《<山歌>叙》:“ 桑间 濮 上,《国风》刺之, 尼父 録焉。”...

万古的意思:[释义](名)千年万代。 [构成]偏正式:万(古 [例句]万古长存。(作主语)...

物类的意思:(1).万物,各类的物。《荀子·劝学》:“物类之起,必有所始。”《列子·周穆王》:“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於天地,应於物类。” 傅尃 《变雅楼三十年诗征序》:“盖以明达乎事情,周知乎物类,洞瞩乎幽隐,而旁通乎民志。”(2).物的同类,同类。 汉 东方朔 《七谏·谬谏》:“音声之相和兮,物类之相感也。” 王逸 注:“言鸟兽相呼,云龙相感,无不应其类而从其耦也。”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十:“ 郊 常池上弹蕤宾调,忽闻芰荷间有物跳跃出岸,乃方响一片。有知者识是蕤宾铁也。指拨精玅,致律吕相应,物类相感耳。”...

一致的意思:◎ 一致 yīzhì[unified;consistent;concerted;identical] 没有分歧...

爰居的意思:(1).海鸟名。《左传·文公二年》:“作虚器,纵逆祀,祀爰居。” 杜预 注:“海鸟曰爰居。”《尔雅·释鸟》:“爰居,杂县。” 邢昺 疏:“爰居,海鸟也,大如马驹,一名杂县。 汉元帝 时, 琅邪 有之。”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知隆兴府徐公墓志铭》:“爰居时来,助其永号!”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于彼无人格者而行人世交际之礼,比之享爰居以《九韶》者,盖尤甚焉。”(2).迁居。《三国志·吴志·锺离牧传》:“少爰居 永兴 ,躬自垦田。”《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及同郡 徐原 ,爰居 会稽 ,素不相识,临...

争辟的意思:指刑律。《左传·昭公六年》:“火见, 郑 其火乎!火未出,而作火以铸刑器,藏争辟焉。” 林尧叟 注:“藏争罪之法也。” 杨伯峻 注:“言刑书将起争端,故谓刑书为争辟。”《汉书·五行志上》:“ 郑 以三月作火铸鼎,刻刑辟书,以为民约,是为刑器争辟。” 颜师古 注:“著刑於鼎,故称刑器。法设下争,故云争辟。”竞相征召。 唐 杨炯 《宴族人杨八宅序》:“诸侯闻之而愿交,三公礼之而争辟。”...

钟鼓的意思:亦作“ 钟皷 ”。1.钟和鼓。古代礼乐器。《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国语·晋语五》:“是故伐备钟鼓,声其罪也。” 唐 皮日休 《补周礼九夏系文》:“凡乐事,钟皷以奏《九夏》。”(2).借指音乐。 宋 范仲淹 《今乐犹古乐赋》:“曷若我咸臻仁寿,共乐钟鼓。”(3).指权贵人家的音乐。代指富贵。《陈书·徐陵传》:“但山梁饮啄,非有意於笼樊;江海飞浮,本无情於钟鼓。”(1).钟和鼓。古代礼乐器。 汉 贾谊 《新书·数宁》:“使为治,劳知虑,苦身体,乏驰骋鐘鼓之乐,勿为可也。” 唐 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