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不自惜,少忍赋有甓
出处:《何伦秀才亲丧不能举冀其亲戚故人有知之者》
宋 · 叶适
两母久未葬,魂冷常夜嘶。
病妇槌心号,血尽身为泥。
我死不自惜,少忍赋有甓。
何当深九仞,更与崇四尺。
病妇槌心号,血尽身为泥。
我死不自惜,少忍赋有甓。
何当深九仞,更与崇四尺。
注释
两母:两位母亲。久未:长久未能。
葬:下葬。
魂冷:灵魂凄凉。
夜嘶:长夜悲鸣。
病妇:患病的妻子。
槌心:捶胸。
号:痛哭。
血尽:鲜血流尽。
身:躯体。
为泥:只剩泥土。
我死:我即使面临死亡。
不自惜:不足惜。
少忍:稍作忍耐。
赋有甓:完成砖瓦之业。
何当:何时能。
深九仞:深深的九仞高。
更与:再增高。
崇四尺:四尺以彰显尊荣。
翻译
两位母亲长久未能下葬,灵魂在长夜里凄凉悲鸣。患病的妻子捶胸痛哭,鲜血流尽只剩泥土中的躯体。
我即使面临死亡也不足惜,只愿稍作忍耐,完成砖瓦之业。
何时能堆砌至深深的九仞高,再增高四尺以彰显尊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适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离世后的哀伤和无奈。诗中“两母久未葬,魂冷常夜嘶”两句,描绘了一种极度悲痛的情景,两位母亲去世而尸骨未能安葬,灵魂似乎在寒冷的夜晚发出凄厉的呼唤。这种描写传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思念和对现实无力的愤懑。
接下来的“病妇槌心号,血尽身为泥”两句,则形象地描述了一位生病的妇女在极度痛苦中挣扎,她的心如同被钉子锤击,发出撕心裂肺的哀号,甚至到了生命力耗尽、身体虚弱如泥的地步。这不仅是对病痛的描写,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深切创伤。
“我死不自惜,少忍赋有甓”表达了诗人面对亲人的离世,自己也愿意放弃生命去换取他们的安息,只要能稍微减轻些许痛苦。这里的“赋有甓”可能是指希望能够为逝者找到一个安宁之地。
最后,“何当深九仞,更与崇四尺”则是在表达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渴望,期盼着有一天能给亲人们建造一座足够深和宽敞的墓穴,以示永恒的哀思。这里的“深九仞”和“崇四尺”都是形容墓穴的大小,显示了诗人对逝者安葬的迫切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亲人离世后的痛苦描写,以及对未来的渴望表达,展现了诗人的哀思深沉和对生命尊严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