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从之游,绝尘追逸步
宋 · 释德洪
十年怀石门,今日石门去。
双林动曦光,跋河开宿雾。
力微藉古藤,泥软脱芒屦。
风泉白云壑,夜雨青松路。
我生百事废,齿发行衰暮。
但馀爱山心,不逐年华故。
此山甲天下,自昔家吾祖。
峰如青莲花,千叶晓方吐。
烟云浮香色,清凉洗肝腑。
异哉万木间,白塔岿然古。
此老无恙时,超放殊媚妩。
万象供谈笑,大千为戏具。
我曾从之游,绝尘追逸步。
谁云今已亡,塔开全体露。
永怀凭妙观,此意竟凄楚。
那知深林间,聊与故人遇。
电眸霹雳舌,咳唾成妙语。
笔端撼江海,千偈浩奔注。
人间有此客,自可忘百虑。
堂头百衲师,嶷嶷法王辅。
君看说禅口,未肯让前古。
夜阑对昏灯,豪迈激顽鲁。
相逢俱偶然,此生真逆旅。
何当各努力,业已共骑虎。
诗成对轩渠,一笑小天宇。
双林动曦光,跋河开宿雾。
力微藉古藤,泥软脱芒屦。
风泉白云壑,夜雨青松路。
我生百事废,齿发行衰暮。
但馀爱山心,不逐年华故。
此山甲天下,自昔家吾祖。
峰如青莲花,千叶晓方吐。
烟云浮香色,清凉洗肝腑。
异哉万木间,白塔岿然古。
此老无恙时,超放殊媚妩。
万象供谈笑,大千为戏具。
我曾从之游,绝尘追逸步。
谁云今已亡,塔开全体露。
永怀凭妙观,此意竟凄楚。
那知深林间,聊与故人遇。
电眸霹雳舌,咳唾成妙语。
笔端撼江海,千偈浩奔注。
人间有此客,自可忘百虑。
堂头百衲师,嶷嶷法王辅。
君看说禅口,未肯让前古。
夜阑对昏灯,豪迈激顽鲁。
相逢俱偶然,此生真逆旅。
何当各努力,业已共骑虎。
诗成对轩渠,一笑小天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十年后重访石门的旅程,沿途所见的自然风光与内心情感交织,充满了对山水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阳光照耀下的双林、跋涉过河后的清新景象、以及山路两旁的风泉、白云、青松等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深向往。
“力微藉古藤,泥软脱芒屦”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行走在崎岖山路上的情景,借助古藤的帮助克服体力上的困难,脱下芒鞋以适应湿软的泥土,体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
“风泉白云壑,夜雨青松路”则进一步渲染了山中清幽的氛围,风声、泉水声与白云、夜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
“我生百事废,齿发行衰暮。但馀爱山心,不逐年华故。”表达了诗人虽年岁渐长,但对山林的热爱却始终不变,这种情感超越了时间的限制,成为他生命中永恒的追求。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述自己与僧侣的相遇,以及对方的智慧、言语和书法艺术,展现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高僧的敬仰之情。诗中提到的“塔开全体露”,可能是指僧侣的内在智慧如同佛塔般开放,展现出其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最后,“人间有此客,自可忘百虑”一句,表达了诗人遇见智者后心灵得到净化,一切烦恼得以解脱的感受。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