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庭榕叶莺声巧,江水杨花鹢首新
出处:《送喻士文之柳州马田县丞》
明 · 谢肃
丹符佐邑龙城去,金阙曾为论治人。
解听萧韶知圣德,好将冠冕化文身。
公庭榕叶莺声巧,江水杨花鹢首新。
公退从容询往事,罗池碑刻涴苔痕。
解听萧韶知圣德,好将冠冕化文身。
公庭榕叶莺声巧,江水杨花鹢首新。
公退从容询往事,罗池碑刻涴苔痕。
注释
丹符:古代传达重要命令的符节。龙城:古代地名,此处可能指某重要的行政区域。
论治人:讨论和制定国家治理策略的人。
萧韶:古代宫廷雅乐,象征圣明之音。
圣德:圣人的美德或高尚品德。
文身:古代的一种刺青艺术,此处可能象征文化传承。
榕叶莺声:形容公堂环境的宁静与生机。
江水杨花:春天的景象,象征着新的开始。
鹢首:古代船只前端装饰的鸟形雕刻。
公退:退朝后。
往事:过去的事件或历史。
罗池碑刻:可能指一处有历史记载的碑文。
涴苔痕:被青苔覆盖,暗示时间久远。
翻译
带着丹符离开龙城邑,他曾在此议论治国策。能欣赏《萧韶》曲知他有美德,常愿以文身代替冕旒冠冕。
公堂上榕叶莺鸣声婉转,江边杨花装饰着鹢舟的新鲜。
退朝后从容询问往昔之事,罗池碑文已蒙上岁月的青苔痕迹。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谢肃的《送喻士文之柳州马田县丞》描绘了友人喻士文离京赴任的情景。首句“丹符佐邑龙城去”,以象征权力的丹书符节,点出喻士文前往偏远的柳州任职,龙城暗指其目的地的威严与遥远。次句“金阙曾为论治人”回忆他在京城金碧辉煌的宫殿中参与政事的经历,显示出他的才能和过往。
第三句“解听萧韶知圣德”,通过赞美他能理解音乐《萧韶》,暗示他有高尚的德行和艺术修养,表明对他的敬仰。第四句“好将冠冕化文身”,则期望他能以文人风范影响当地,如同脱下官袍,以学问和智慧治理地方。
第五、六句“公庭榕叶莺声巧,江水杨花鹢首新”,通过描绘公堂前榕树绿叶间莺啼的生动画面和江边杨花随流水的新鲜景象,烘托出马田县丞任所的自然之美,也寄寓着对友人的祝福。
最后一句“公退从容询往事,罗池碑刻涴苔痕”,在友人闲暇时询问历史,体现了他对文化的尊重和对过去的反思,同时“罗池碑刻涴苔痕”则以历史遗迹的沧桑,寓意着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仕途的深沉祝愿。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赞美了喻士文的才德,又寄托了对他的期待和对离别的感慨,语言优美,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