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生抱材愿少试,誓取燕赵归君王
出处:《松骥行》
宋 · 陆游
骥行千里亦何得,垂首伏枥终自伤。
松阅千年弃涧壑,不如杀身扶明堂。
士生抱材愿少试,誓取燕赵归君王。
闭门高卧身欲老,闻鸡相蹴涕数行。
正令咿嘤死床箦,岂若横身当战场。
半酣浩歌声激烈,车轮百转盘愁肠。
松阅千年弃涧壑,不如杀身扶明堂。
士生抱材愿少试,誓取燕赵归君王。
闭门高卧身欲老,闻鸡相蹴涕数行。
正令咿嘤死床箦,岂若横身当战场。
半酣浩歌声激烈,车轮百转盘愁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骥:骏马。伏枥:槽枥。
伤:悲伤。
千年:长久岁月。
涧壑:山谷。
扶:扶持。
士生:读书人。
愿:希望。
燕赵:古代地区名。
闭门:隐居。
老:老去。
蹴涕:流泪。
咿嘤:病弱的呻吟。
床箦:病榻。
岂若:胜过。
半酣:酒喝到一半。
激烈:激昂。
愁肠:愁绪。
翻译
骏马长途跋涉又能怎样,低头在槽枥间终感悲伤。松树历经千年仍被遗弃山谷,还不如牺牲自己为朝廷效力。
读书人怀才希望稍有施展,发誓要助燕赵之君登上王位。
隐居深宅,年华老去,听到鸡鸣也会泪流满面。
即使在病榻上含糊哀唱,也胜过在战场上毫无抵抗。
酒至半酣,豪歌激昂,心中愁绪如车轮般旋转不息。
鉴赏
这首诗名为《松骥行》,是宋代诗人陆游所作。诗中通过对比骏马和松树的命运,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志向。首句“骥行千里亦何得”,以千里马比喻人才,感叹即使有才,也可能不得施展;“垂首伏枥终自伤”则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无奈与哀伤。
接下来,“松阅千年弃涧壑”描绘了松树虽长寿却可能被遗忘在山涧的境遇,而“不如杀身扶明堂”则表达了宁愿为国捐躯,也要在朝廷中发挥作用的决心。诗人抒发了自己渴望被重用,为国家效力的愿望。
“士生抱材愿少试”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壮志,希望有机会一展才华。“闭门高卧身欲老,闻鸡相蹴涕数行”则流露出对年华老去、壮志未酬的感伤,但即便如此,诗人仍表示宁可战死沙场,也不愿默默无闻。
最后两句“半酣浩歌声激烈,车轮百转盘愁肠”以酒醉高歌和车轮滚动的意象,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激昂悲壮的情绪,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和决心。
整体来看,《松骥行》是一首充满壮志豪情和深沉忧患意识的诗篇,体现了陆游鲜明的爱国情怀和个人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