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驾言城西游,滞懑去如失全文

驾言城西游,滞懑去如失

出处:《自广岩避暑西庵
宋 · 张镃
推枕欣朝凉,开户畏炎日。
驾言城西游,滞懑去如失
山空秋易知,石近云屡出。
穿松得古寺,随喜听讲律。
士女蜂蚁来,蟠香散经帙。
嚣思摄正念,颇识动化术。
蔬饭有馀饱,徐行纵閒逸。
邻庵亦窈深,绿杉间疏密。
殿宇焕新筑,不待方丈室。
相留屏俗情,话澹喜促膝。
修筠入支径,池亭面崷崒。
从容十数刻,佳趣领无佚。
风床捲青簟,露井放寒繂。
藕花杂蒲稍,芳气远如一。
纷尘惬虚静,诗成任荒率。
殷雷唤飞雨,爽气定盈溢。
兴酣在景晚,归骑莫驰疾。
新霜更须来,携樽摘林橘。

拼音版原文

tuīzhěnxīncháoliángkāiwèiyán

jiàyánchéng西yóuzhìmènshī

shānkōngqiūzhīshíjìnyúnchū

穿chuānsōngsuítīngjiǎng

shìfēngláipánxiāngsànjīngzhì

áoshèzhèngniànshídònghuàshù

shūfànyǒubǎoxíngzòngxián

línānyǎoshēn绿shānjiānshū

殿diànhuànxīnzhùdàifāngzhàngshì

xiāngliúpíngqínghuàdàn

xiūyúnzhījìngchítíngmiànqiú

cóngróngshíshùjiālǐng

fēngchuángjuànqīngdiànjǐngfànghán

ǒuhuāshāomángyuǎn

fēnchénqièjìngshīchéngrènhuāng

yīnléihuànfēishuǎngdìngyíng

xīnghānzàijǐngwǎnguīchí

xīnshuānggèngláixiézūnzhāilín

注释

枕:枕头。
凉:清凉。
畏:害怕。
炎日:烈日。
滞懑:郁结的心情。
失:消失。
石近云屡出:石头附近常有云雾。
随喜:随和欢喜。
讲律:讲解佛经。
嚣思:世俗思绪。
正念:正统佛法。
蔬饭:素食。
邻庵:邻近的小庵。
窈深:幽深。
焕新筑:崭新修缮。
屏俗情:摒弃世俗情感。
池亭:池塘亭台。
崷崒:险峻。
佳趣:美好的情趣。
风床:竹席。
寒繂:寒凉的绳索。
蒲稍:菖蒲。
一:一体。
纷尘:尘世的喧嚣。
荒率:随意。
爽气:清新之气。
盈溢:充满。
景晚:傍晚景色。
驰疾:急躁骑行。
新霜:初霜。
林橘:林中橘子。

翻译

推开枕头享受早晨的清凉,打开门却怕炎炎烈日。
驾车前往城西游玩,心中的郁结仿佛都消散了。
秋天的山空旷易察觉,石头附近常有云雾缭绕。
穿过松林发现一座古寺,随喜聆听僧人讲解佛经。
男女老少如蜂蚁般聚集,香烟缭绕,经书翻开。
世俗的思绪被佛法吸引,略有所悟,懂得了变化的道理。
简单的素食已足够饱腹,慢慢行走,享受闲适。
邻近的小庵幽深宁静,绿杉树疏密有致。
寺庙殿堂崭新修缮,不必等待方丈的接待。
摒弃世俗,我们促膝交谈,心境淡泊而喜悦。
修长的竹子深入小径,池塘亭台面对险峻山峰。
悠闲地度过十几个时辰,美好的情趣尽享无遗。
微风吹过,青色竹席翻卷,露井旁放着寒凉的绳索。
莲藕与菖蒲交织,香气四溢,如同一体。
尘世的喧嚣让人感到宁静,诗兴大发,随意挥洒。
雷声唤醒了大雨,清新的气息充满空间。
欣赏美景直到傍晚,归程不要急躁。
新霜即将来临,让我们带着酒杯,采摘林中的橘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炎热夏季里寻找凉爽之地,避暑的生活场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对禅意境界的追求。

“推枕欣朝凉,开户畏炎日。”从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于夏日清晨的喜悦,以及对烈日炎炎的忌惮。这里的“朝凉”与“炎日”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展现了避暑生活的意境。

“驾言城西游,滞懑去如失。”诗人乘坐轿子前往城西游玩,但心中却带着一丝惆怅和迷茫,这种情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然。

“山空秋易知,石近云屡出。”这里的“山空”、“石近云”营造了一种宁静而超凡脱俗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传达了自己的心境和对禅意生活的向往。

“穿松得古寺,随喜听讲律。”穿过松林,发现一座古老的寺庙,诗人随即参与到僧侣们的法会之中,这不仅是对佛教文化的一种尊崇,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士女蜂蚁来,蟠香散经帙。”在寺庙中,不仅有出家人士,还有世俗男女前来,他们如同勤劳的小昆虫一般,而那弥漫的香气则象征着佛法的普遍和深远。

“嚣思摄正念,颇识动化术。”诗人在禅修中努力收摄杂念,以求达成一心和悟透世间真理,这也表明了诗人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求。

“蔬饭有馀饱,徐行纵閒逸。”简单的素食生活和从容不迫的步履反映出一种超脱物欲、享受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邻庵亦窈深,绿杉间疏密。”寺庙周围的环境给人以深远和神秘之感,而那疏疏密密的青杉则增加了一份野趣与自然美。

“殿宇焕新筑,不待方丈室。”诗中提到的殿宇可能是指寺中的主殿,这里的“焕新”表明了对建筑艺术和宗教文化的一种尊崇。而“不待方丈室”则显示出一种急切的心情,想要尽快进入那精神的避风港。

“相留屏俗情,话澹喜促膝。”在这里,诗人和僧侣们相互留恋,共同远离世俗的情感,而他们之间的话语也变得淡雅而愉悦。

“修筠入支径,池亭面崷崒。”诗人的脚步踏进了修竹成行的小径,那里的景色以其自然的姿态展现在读者眼前。

“从容十数刻,佳趣领无佚。”时间在这里变得不那么重要,而是一种享受和领略美好时光的心境。

接下来的几句,“风床捲青簟,露井放寒繂。藕花杂蒲稍,芳气远如一。”通过对室内外景象的描绘,传递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生活情趣。

“纷尘惬虚静,诗成任荒率。”在这平静无尘的环境中,诗人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对待世事则持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殷雷唤飞雨,爽气定盈溢。”这里通过对雷声和雨水的描写,展现出一种自然界的生动画面,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满足。

“兴酣在景晚,归骑莫驰疾。”诗人的兴致在傍晚时分达到高潮,但他并不急于离开,而是慢慢地品味着这一刻的美好。

最后,“新霜更须来,携樽摘林橘。”诗人期待着新的霜降临,同时手持酒樽,在林中采摘橘子。这不仅是一种生活情趣的享受,也象征着一种对自然恩赐的珍视和感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避暑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禅意境界的追求。诗中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