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我作伤弓鸟,却羡君为不系舟
出处:《陈觉放还至泰州以诗见寄作此答之》
唐末宋初 · 徐铉
朱云曾为汉家忧,不怕交亲作世仇。
壮气未平空咄咄,狂言无验信悠悠。
今朝我作伤弓鸟,却羡君为不系舟。
劳寄新诗平宿憾,此生心气贯清秋。
壮气未平空咄咄,狂言无验信悠悠。
今朝我作伤弓鸟,却羡君为不系舟。
劳寄新诗平宿憾,此生心气贯清秋。
注释
朱云:西汉时期的名臣,以直言敢谏著称。世仇:世代的冤家对头。
咄咄:形容不满或叹息声。
悠悠:长久、时间久远。
伤弓鸟:比喻受过伤害后变得敏感的人。
不系舟:比喻不受束缚、自由自在的人。
宿憾:长期存在的遗憾或怨恨。
清秋:象征着高洁、清爽的季节,也寓意心境的清澈。
翻译
朱云曾经为汉朝忧虑,不畏惧亲戚成为世间的仇敌。豪情壮志未消,常常发出不满的叹息,那些狂言并未得到验证,时间长了人们也就不再相信。
如今我像一只受过伤的鸟,只能避开弓箭,却羡慕你如不系缆绳的小船自由自在。
你寄来的诗平息了我长久的怨恨,这一生我的心志如同清秋的节气,坚定而高洁。
鉴赏
这首诗是由唐末宋初的文学家徐铉所作,名为《陈觉放还至泰州以诗见寄作此答之》。诗中透露出作者对友人陈觉放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才华的赞赏。
首句“朱云曾为汉家忧”,通过古代楚国名将朱云的典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接着,“不怕交亲作世仇”显示了诗人在面对人生变迁时的坚定立场和勇气,不畏惧与世俗的隔阂。
“壮气未平空咄咄,狂言无验信悠悠”这两句通过描绘壮年时期那尚未消散的激昂情怀以及对那些不切实际豪言的怀疑,展现了诗人成熟后的冷静思考和深刻洞察。
“今朝我作伤弓鸟,却羡君为不系舟”两句,则是诗人以“伤弓鸟”自喻,感慨于自己的才华未得施展,而对陈觉放的境遇表示羡慕,认为他能像没有固定船只那样自由自在。
最后,“劳寄新诗平宿憾,此生心气贯清秋”表达了诗人通过诗歌来抒发胸中积郁,洗刷往昔宿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这一生心怀坦荡,不为世俗所扰的高洁情操。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徐铉与陈觉放深厚的情谊,更通过对比两人的处境和态度,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