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行人求茗饮,老父售蓑衣全文

行人求茗饮,老父售蓑衣

出处:《唁织蓑翁
宋末元初 · 方回
系马篱边树,春初此叩扉。
行人求茗饮,老父售蓑衣
忽已空无物,云何去不归。
杵亡石臼破,残麦化蛾飞。

注释

系:栓、系。
篱边:靠近篱笆。
叩扉:敲门。
行人:过路的人。
茗饮:茶水。
售:卖。
蓑衣:蓑草编织的衣服。
空无物:一无所有。
云何:为何。
去不归:离开不返回。
杵亡:舂米的杵坏了。
石臼破:石臼破裂。
残麦:剩余的麦粒。
化蛾飞:变为飞蛾飞走。

翻译

把马系在篱笆边的树上,春天刚开始的时候我来敲门。
路人请求品尝热茶,老翁正在售卖他的蓑衣。
忽然间什么都没有了,为何离去而不归?
舂米的杵已损坏,石臼也破裂,剩下的麦粒化为飞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田园生活图景。开篇“系马篱边树,春初此叩扉”两句,通过对一处偏僻农舍的情境描写,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以及主人公可能经历的一段往事或寂寞的心情。

接着,“行人求茗饮,老父售蓑衣”两句,则展示了一种艰辛的生计。行人来到这里寻找解渴之物,而老父则在卖一种用草织成的简易衣物,这些细节透露出生活的贫困和对温暖的渴望。

诗歌转折处,“忽已空无物,云何去不归”两句,表达了一种失落感。主人公发现环境中的一切都变得空洞而无意义,连问自己为何要离开这里,而又不能回去,这里蕴含着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无法挽留事物变迁的情感。

最后,“杵亡石臼破,残麦化蛾飞”两句,以一种更为沉重的心情,描绘了一种生活的断裂。杵子折断,石臼破碎,象征着劳作和生计的中断;而残留的麦子则被虫蚀,转化为飞舞的蛾,形象地表现了物是人非、事与愿违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农耕生活细节的精妙描绘,以及情感的深切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感慨和个人命运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