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萸黄菊年年事,谁拟今从北斗看
出处:《九日陪祀山陵二首》
明 · 宗臣
九日山陵木叶丹,北来秋色抱长安。
天开紫极群龙起,月照苍梧万骑寒。
绝壁正当胡马路,西风不落汉臣冠。
青萸黄菊年年事,谁拟今从北斗看。
天开紫极群龙起,月照苍梧万骑寒。
绝壁正当胡马路,西风不落汉臣冠。
青萸黄菊年年事,谁拟今从北斗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九月九日陪祀山陵的场景,以深秋的自然景色为背景,寓含着浓厚的历史感和深沉的情感。
首句“九日山陵木叶丹”,点明时间与地点,九月九日,山陵之上,树叶已染上深红的颜色,渲染出一种肃穆而庄重的氛围。接着,“北来秋色抱长安”一句,将视线从山陵移向远方的长安,以“抱”字形象地描绘出秋色覆盖整个长安城的景象,展现出一幅辽阔而深远的画面。
“天开紫极群龙起,月照苍梧万骑寒”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将“紫极”、“苍梧”等意象与帝王、权力相联系,暗示了历史的更迭与权力的交替。同时,“群龙起”与“万骑寒”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权力的威严,也透露出一丝冷寂与孤独。
“绝壁正当胡马路,西风不落汉臣冠”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绝壁”与“胡马路”的对比,以及“西风”与“汉臣冠”的关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这里既有对边疆战事的隐喻,也有对忠诚与背叛的思考。
最后,“青萸黄菊年年事,谁拟今从北斗看”两句,将自然界的循环与人类历史的轮回相联系,以“青萸黄菊”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深邃的问题: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如何定位自己的位置?是随波逐流,还是坚守自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事件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历史和宇宙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之间关系的独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