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相公庙丁亥被燬
宋 · 连文凤
芦中人,芦中人,渔父相逢浔水津。
一言慷慨辞宝剑,江空月白波粼粼。
被发佯狂乞吴市,状貌不类流离民。
博浪铁椎袖入手,留侯切切志在秦。
踰淮涉泗扫荆阙,死龙鞭笞无完鳞。
日暮途穷快逆施,愤怒激烈忘君臣。
堂堂庙食几千祀,一夕化作风中尘。
吴山落照秋风老,草木黤惨无馀春。
天道茫茫忽今古,世事渺渺如云轮。
芦中人,芦中人,生为公相死为神。
何时拔刀斫鲙痛饮松江醇。
一言慷慨辞宝剑,江空月白波粼粼。
被发佯狂乞吴市,状貌不类流离民。
博浪铁椎袖入手,留侯切切志在秦。
踰淮涉泗扫荆阙,死龙鞭笞无完鳞。
日暮途穷快逆施,愤怒激烈忘君臣。
堂堂庙食几千祀,一夕化作风中尘。
吴山落照秋风老,草木黤惨无馀春。
天道茫茫忽今古,世事渺渺如云轮。
芦中人,芦中人,生为公相死为神。
何时拔刀斫鲙痛饮松江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连文凤所作的《伍相公庙丁亥被燬》,通过对芦中人的描绘,表达了对伍子胥这位忠臣悲剧命运的感慨。诗中的“芦中人”暗指伍子胥,他曾隐居芦苇之中,后因楚平王之怒而逃亡,最终在吴市被杀。诗人通过“慷慨辞宝剑”、“被发佯狂”等细节,展现了伍子胥的英勇与无奈,以及他胸怀大志,不惜生命以报国的决心。
“博浪铁椎”和“逾淮涉泗扫荆阙”等句,借用了刺秦的典故,象征伍子胥的复仇行动。然而,“死龙鞭笞无完鳞”又暗示了他的悲惨结局。诗人感叹“堂堂庙食几千祀”,伍子胥死后庙宇尚存,但最终“化作风中尘”,揭示了英雄的身后寂寞。
结尾处,“何时拔刀”表达了对伍子胥精神的怀念,希望能有像他那样的人再次挺身而出。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既是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是对世事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