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自葫芦河至居庸关赏析

自葫芦河至居庸关

金末元初 · 元吉
男儿不成名,命也负羁绁。
投袂出门去,浩荡破边色。
飞沙白荡胸,落叶黄没膝。
微阳割层暝,山骨紧格格。
抉眼已峥嵘,置身何突兀。
健雕势欲落,老马智亦屈。
气岸勇枝梧,脉络大包括。
物候秋冬交,土风夷夏隔。
怀归畏简书,欲往投鬼蜮。
无言答酸楚,有血洒寥阒。
古来丧乱中,天地坐局蹐。
形骸尽则已,烈士裹马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壮志未酬的男子在边关的艰难旅程与内心挣扎。开篇“男儿不成名,命也负羁绁”表达了主人公对功名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接着“投袂出门去,浩荡破边色”展现其决绝离家,踏入未知边疆的勇气。

“飞沙白荡胸,落叶黄没膝”以自然景象衬托人物心境,沙尘漫天,落叶满地,既象征着旅途的艰苦,也暗示了人生的坎坷。随后“微阳割层瞑,山骨紧格格”描绘日暮时分,山峦轮廓分明,更添几分苍凉与孤寂。

“抉眼已峥嵘,置身何突兀”是对自己处境的深刻反思,眼中所见虽壮丽,但自身却显得渺小而孤独。接下来“健雕势欲落,老马智亦屈”通过比喻,将自己比作力不从心的老马,表达了面对困难时的无力感。

“气岸勇枝梧,脉络大包括”展现了人物内心的坚韧与豪情,即使面对重重困难,依然保持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物候秋冬交,土风夷夏隔”点明季节变换与地域差异,暗含对时光流逝与人生境遇的感慨。

“怀归畏简书,欲往投鬼蜮”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未知危险的恐惧。面对内心的酸楚,诗人选择“无言答”,沉默中蕴含着深沉的情感。结尾“古来丧乱中,天地坐局蹐。形骸尽则已,烈士裹马革”总结全诗,指出自古以来,多少英雄在战乱中牺牲,他们的精神如同包裹在马革中的遗体,永存于历史之中。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有对时代背景的深刻洞察,展现了金末元初时期动荡社会背景下,一位有志之士的内心世界和人生抉择。

词语解释

包括的意思:[释义](动)容纳在里边,总括在一起。侧重指列举各部分,或举出其中一部分,可以是抽象事物,也可以是具体事物。 [构成]并列式:包+括 [例句]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作谓语)包括项目。(作定语)[同义]包含...

边色的意思:边地的风物景色。 唐 高适 《陪窦侍御泛灵云池》诗:“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 唐 李白 《关山月》诗:“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唐 刘长卿 《从军行》:“单于古臺下,边色寒苍然。”...

不成的意思:[释义](助)用在句子末了,同副词“莫非”、“难道”配合,表示反问或推测。难道你要考考我~? [构成]偏正式:不〔成...

成名的意思:◎ 成名 chéngmíng[become famous] 因为某种成就而有了名声不足以成名...

出门的意思:◎ 出门 chūmén(1) [go on a journey;be away from home]∶离家外出或远行(2) [when a girl gets married]〈方〉∶出嫁...

地坐的意思:谓席地而坐。《南史·齐废帝东昏侯纪》:“羣小来弔,盘旋地坐。” 宋 梅尧臣 《依韵奉和永叔社日》:“豶豕新烹白醪熟,奋衣地坐无拘束。”...

负羁的意思:亦作“ 负羇 ”。手执马络头。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臣负羈絏从君巡於天下。”后遂为随从和执贱役的套语。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报满辞阁疏》:“得从下走,叨迹人行;操勒负羈,班荣扈隶。” 南朝 宋 鲍照 《送盛侍郎饯候亭》诗:“君为坐堂子,我乃负羈人。”《宋书·庾悦王诞等传论》:“凡此诸子,并前代名家,莫不望尘请职,负羇先路,将由庇民之道邪。”...

负羁的意思:亦作“ 负羇 ”。手执马络头。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臣负羈絏从君巡於天下。”后遂为随从和执贱役的套语。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报满辞阁疏》:“得从下走,叨迹人行;操勒负羈,班荣扈隶。” 南朝 宋 鲍照 《送盛侍郎饯候亭》诗:“君为坐堂子,我乃负羈人。”《宋书·庾悦王诞等传论》:“凡此诸子,并前代名家,莫不望尘请职,负羇先路,将由庇民之道邪。”...

格格的意思:(1).扞格,互相抵触。 元 揭傒斯 《赠吴主》诗之一:“ 赵公 温温 蔡中郎 , 虞公 格格由 钟梁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勿再投矣!格格而不能下,强受之以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余曰:‘《摽梅》三章非女子自赋耶?’ 秋圃 曰:‘旧説如是,於心终有所格格。’”(2).犹耿耿。形容有心事。 清 杜漺 《<书影>序》:“世人胸中有疑难事,便格格而不能忘。” 清 褚人穫 《坚瓠四集·唐六如》:“倚柱而听,数刻未落一韵,格格苦思,勿成,二人相视而哂。”(3...

格格的意思:(1).扞格,互相抵触。 元 揭傒斯 《赠吴主》诗之一:“ 赵公 温温 蔡中郎 , 虞公 格格由 钟梁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勿再投矣!格格而不能下,强受之以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余曰:‘《摽梅》三章非女子自赋耶?’ 秋圃 曰:‘旧説如是,於心终有所格格。’”(2).犹耿耿。形容有心事。 清 杜漺 《<书影>序》:“世人胸中有疑难事,便格格而不能忘。” 清 褚人穫 《坚瓠四集·唐六如》:“倚柱而听,数刻未落一韵,格格苦思,勿成,二人相视而哂。”(3...

古来的意思:◎ 古来 gǔlái[since time immemorial] 自古以来古来如此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唐· 李白《将进酒》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清· 林觉民《与妻书》...

鬼蜮的意思:◎ 鬼蜮 guǐyù(1) [evil spirit]∶害人的鬼和怪物妖为鬼蜮必成灾为鬼为蜮,则不可得。——《诗·小雅·何人斯》鬼蜮实难测,魑魅乃不若。——黄遵宪《逐客篇》(2) [treacherous person]∶比喻阴险的人。因鬼与蜮都是暗中害人之物(蜮:传说中在水里暗中害人的怪物)鬼蜮欲出笼,九天有霹雾。——《天安门诗八首》身受鬼蜮陷害,斗争不屈不挠。——《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

浩荡的意思:[释义](形)水势大,泛指广阔或壮大。 [构成]并列式:浩+荡 [例句]浩荡的长江。(作定语)游行队伍浩荡地通过天安门。(作状语)...

怀归的意思:思归故里。《诗·小雅·小明》:“岂不怀归,畏此罪罟。” 汉 王粲 《登楼赋》:“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 唐 戴叔伦 《送郎士元》诗:“白髮 金陵 客,怀归暂不留。”...

羁绁的意思:亦作“ 羈絏 ”。 1.马络头和马缰绳。亦泛指驭马或缚系禽兽的绳索。《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臣负羈絏从君巡於天下。” 杜预 注:“羈,马羈;絏,马繮。” 陆德明 释文:“羈,马络头也;絏,繫。” 唐 元稹 《谕宝》诗:“大鹏无长空,举翮受羈絏。” 宋 苏洵 《衡论·御将》:“蹄者可驭以羈紲,触者可拘以楅衡。”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国民为其束缚驰骤,实无异於牛马之受羈紲。”(2).拘禁;系缚。 宋 欧阳修 《答圣俞白鹦鹉杂言》诗:“渴虽有饮飢有啄,羈紲终知非尔乐。” 明 张煌言 《三过三关》诗...

简书的意思:用于告诫、策命、盟誓、征召等事的文书。亦指一般文牍。《诗·小雅·出车》:“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朱熹 集传:“简书,戒命也。”《左传·闵公元年》:“简书,同恶相恤之谓也。请救 邢 以从简书。”《后汉书·方术传上·段翳》:“又有一生来学,积年,自谓略究要术,辞归乡里。 翳 为合膏药,并以简书封於筒中,告生曰:‘有急发视之。’” 唐 钱起 《送李评事赴潭州使幕》诗:“谩説简书催物役,遥知心赏缓王程。” 宋 王安石 《答林中舍启》二:“去德不远,向风诚勤,日有简书之烦,久无竿牘之献。” 清 恽敬 《北山...

局蹐的意思:◎ 跼蹐,局蹐 jújí,jújí(1) [uneasy]∶畏缩恐惧的样子(2) [narrow; limited]∶狭隘;不舒展;狭窄...

抉眼的意思:(1).挖出眼珠。《战国策·韩策二》:“ 聂政 大呼,所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遂以死。”(2).见“ 抉目吴门 ”。(3).犹反目。 唐 杜甫 《可叹》诗:“近者抉眼去其夫, 河东 女儿身姓 柳 。” 王嗣奭 释:“抉眼,犹云反目。”...

寥阒的意思:亦作“ 寥閴 ”。1.寂静。《艺文类聚》卷六二引 南朝 梁 萧子范 《直坊赋》:“何坊禁之寥閴,对长庭之芜永。门幽幽而重闭,室愔愔而内静。” 唐 杜甫 《夜听许十损诵诗爱而有作》诗:“君意人莫知,人间夜寥闃。” 宋 储永 《祛疑说》:“夫幽深寥閴,沦寂无声,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者,推本则无也。”(2).孤寂。 宋 周密 《志雅堂杂抄·图画碑贴》:“及机士登焉,则寥閴戃怳,愁怀情累矣。” 清 恽敬 《<听云楼诗钞>序》:“ 黄庸之 搆 听雪篷 ,而题其集曰《雪篷》,盖诗人於萧閒寥闃之时多所慨寄,故...

烈士的意思:[释义](1) (名)为正义事业(特指为人民革命事业)而牺牲的人。 (2) (名)古代指有志于建立功业的人。 [构成]附加式 [例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作主语)[同音]劣势...

落叶的意思:◎ 落叶 luòyè[leaf fall;fallen leaves; foliage; deciduous leaves] 落叶植物在生长季节末或一短时间内的叶子分离或脱落,或裸子植物在全年内断断续续的自然掉叶...

马革的意思:见“ 马革裹尸 ”。...

脉络的意思:[释义](1) (名)中医对动脉和静脉的统称。 (2) (名)比喻条理或头绪。 [构成]并列式:脉+络 [例句]脉络分明。(作主语)...

男儿的意思:◎ 男儿 nán ér(1) [man]∶男子汉男儿有泪不轻弹(2) [husband] [近]∶指丈夫...

气岸的意思:气概;意气。《梁书·张充传》:“气岸疏凝,情涂狷隔。” 唐 李白 《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瞿蜕园 校注:“气岸,指意气言。” 明 宋濂 《张府君墓志铭》:“气岸孤鶱,不同一世侧媚士。”《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 王俊 ﹞家道富厚,气岸凌人,专一放债取利,行兇剥民。”...

丧乱的意思:[释义](动)〈书〉指死亡祸乱的事。 [构成]并列式:丧+乱...

山骨的意思:(1).山中岩石。 唐 刘师服 侯喜 等《石鼎联句》:“巧匠斲山骨,刳中事煎烹。” 金 元好问 《十一月五日暂往西张》诗:“林烟漠漠鸦边暗,山骨稜稜雪外青。” 明 袁宏道 《祝雨》诗:“洗山山骨新,洗花花色故。”(2).山的内在神韵。指绘画而言。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卷三:“﹝ 范宽 ﹞卜居 终南 、 大华 ,徧观奇胜,落笔雄伟老硬,真得山骨,而与 关 李 并驰方驾也。”...

酸楚的意思:[释义](形)辛酸苦楚。 [构成]并列式:酸+楚 [例句]流下了酸楚的泪。(作定语)心情酸楚。(作谓语)他哭得酸楚。(作补语)...

天地的意思:◎ 天地 tiāndì(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天地之大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天地百法乎。——清·...

投袂的意思:投袂是一个形容词语,指的是一个人因为愤怒、失望或无奈而把袖子投掷起来的动作。它表示对某种情绪的强烈表达。...

突兀的意思:[释义](形)高耸:山石~。...

土风的意思:◎ 土风 tǔfēng(1) [local folk song]∶地方歌谣,亦指有这种特色的歌谣(2) [local custom]∶有地方特色的风俗...

微阳的意思:(1).谓阳气始生。《逸周书·周月》:“微阳动于黄泉,阴降惨于万物。” 宋 苏轼 《贺邻帅及监司冬至启》:“气兆黄宫,復来於七日,候微阳之协应,知君子之汇征。”(2).微弱的阳光。 晋 潘尼 《上巳日帝会天渊池诗》:“谷风散凝,微阳戒始。” 唐 李商隐 《燕台》诗之一:“醉起微阳若初曙,映帘梦断闻残语。” 唐 李频 《陕州题河上亭》诗:“秋色和远雨,暮色带微阳。”...

物候的意思:◎ 物候 wùhòu[phenology;natural phenomena that recur periodically] 生物的生命活动和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如植物开花、结果;动物蛰眠、迁徙以及始霜、解冻等...

形骸的意思:◎ 形骸 xínghái[the human skeleton or body] 形体(多指人的)...

夷夏的意思:(1).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古代常以指 中国 境内的各族人民。《周书·于翼传》:“ 翼 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 冯君 焉。” 唐 刘禹锡 《贺赦表》:“用含弘光大之泽,副夷夏会同之心。” 明 徐渭 《初入京瞻宫阙》诗:“域中夷夏极,天上帝王家。”(2).指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 唐 王勃 《滕王阁序》:“臺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峥嵘的意思:◎ 峥嵘 zhēngróng(1) [towering;be lofty and steep]∶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2) [lofty and steep peak]∶高峻的山峰敢请相公平贼后,暂携诸吏上峥嵘。——唐· 韩愈《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儿山下作》(3) [high and open]∶高爽空旷举目四顾,霜天峥嵘。——唐· 李白《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4) [be big and strong]∶魁梧形容典雅,体段峥嵘。——《西游记》(5) [extraordina...

置身的意思:存身。谓自己处于某种环境或场合。 宋 陆游 《携瘿樽醉梅花下》诗:“肯从 放翁 来住山,谁云置身不得所?”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所居疑在 蓬岛 之间,置身若在 周 秦 以前。” 陈毅 《陪巴西朋友访杭州》诗:“置身如在画屏中,景色 钱塘 傲太空。”...

枝梧的意思:◎ 枝梧,枝捂 zhīwú,zhīwú(1) [prevaricate]∶支吾枝梧其词(2) [resist]∶抗拒;抵触莫敢枝梧(3) [support]∶支持;支撑药物枝梧病渐苏...

畏简书的意思:《诗·小雅·出车》:“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毛 传:“简书,戒命也。隣国有急,以简书相告,则奔命救之。”后以“畏简书”为公务羁身之典。 唐 李德裕 《忆平泉山居赠沉吏部》诗:“昔闻 羊叔子 ,茅屋在东渠。岂不念归路,徘徊畏简书。” 唐 皇甫冉 《酬李司兵直夜见寄》诗:“见欲扁舟去,谁能畏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