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酒的临床应用

酒的临床应用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酒为水谷之精,熟谷之液,其性温有毒,味苦而辛,入心、肝、肺、胃经,有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的作用。《药性赋》云:“酒有行药破血之用。”临床上常用酒治疗风寒痹痛,筋脉挛急、胸痹、心腹冷痛、妇人宫寒不孕等症。酒的临床应用历代医家多有论述,但以仲景所用为最,读《伤寒论》、《金匮要略》涉及用酒者有24方,方中用药或以酒洗,或以酒浸,酒煎、酒下等诸法,足可见酒在中医治疗中的独特作用。

酒 洗

古人立方用药,对于活血化瘀及通腑泻下之品,常用酒洗中药立方治疗,如仲景用抵当汤治疗下焦蓄血,瘀热在里,少腹硬满,其人发狂者。方中主药大黄经酒洗后用,可借酒之剽悍行窜之性协同诸药,直入血络,行瘀破结。

酒 浸

酒浸后可增强药力之发散作用,如仲景用防己地黄汤,常以酒浸防己、桂枝、防风、甘草一宿后取汁与地黄汁同服,以增药力。医家皆云,酒与补药同行,可祛邪而不伤正。

酒 煎

酒煎后药物可入血分,可去癥瘕积血,如鳖甲煎丸,临床治疗久疟,胁下痞块,以酒煎后可增强其软坚散结之力。妇人产后、瘀血内停、用逐瘀之品,或妇人经闭、瘀血阻滞用活血调经药常用酒煎,或以酒为引送服,均可加强活血化瘀的作用。

酒 下

服药以酒下有调和血脉,祛瘀生新,补而防滞,祛风通路,散寒止痛作用,《本草撮要》载酒“入手、足太阴、阳明经”,故能和血脉之气并调补肝脾,仲景创瓜蒌薤白白酒汤则取其辛散上行,既可温煦胸中之阳,且能疏通胸膈之气的作用。对于脾肾双亏、虚劳、痰饮等证,立方用酒送服可借酒性辛热,激发脾肾之阳气,以助药力。对于风中经络之肢麻沉重甚则半身不遂之证,酒可助祛风通络之品达邪外出。

酒水合煎

炙甘草汤或见手足厥冷之当归四逆汤等方常用酒水合煎,以散瘀温通血脉。妇人崩漏用胶艾汤治崩漏下血,也常酒水合煎,因酒可引诸药直达病所,和血而止血。

猜你喜欢

  • 补阳还五汤合八珍汤加减治中风后遗症

    张红光 张微微 河南省汤阴县伏道乡西水磨湾村张国兴诊所“脑血管疾病”在中医上属“中风病”范畴,其本病发生的病因主要以内因为主,内虚为本,加以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以致肝风、肝火內动,或痰湿、瘀血内阻而发病。对于症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

  • 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技术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婴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感染性疾病,本病病死率高,合并症多,是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疾病。早产儿、男孩、胎膜早破>24小时、母产时发热、羊水有腐败恶臭味的婴儿发病率高。病因病机内因多与新生婴

  • 阴囊潮湿治验一则

    吕波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某,男,47岁。阴囊潮湿反复数年,春夏较重,秋冬较轻,内裤每日一换,但阴囊潮湿依旧,食纳不佳,体胖腹大,平素喜饮酒,舌体胖大,苔黄白,舌根腻,脉滑。中医辨证:湿热下注。处方:萆薢20克,黄柏15克,苍术15克,石菖

  • 应用经方须注意药量配比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自古流传一句话:“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就是说中医治病,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必须药量轻重适宜,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药量”,不仅仅是指方剂中药物的剂量,更重要的是指药量间的配伍比

  • 芍药汤加减治痤疮

    李军 四川省巴中市中医院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之为“粉刺”、“面粉渣”、“酒刺”、“风刺”等,并认为素体阳热偏盛是痤疮发病的根本;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是致病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