趑趄不前
拼音zī jū bù qián
含义趑趄:迟疑不敢前进。形容犹豫畏缩不敢前进。
出处《周易·夬》:“臀无肤,其行次且。”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
典故出处
《周易·夬》:“臀无肤,其行次且。”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
近义词
瞻前顾后、举棋不定、首鼠两端
反义词
勇往直前、一往无前
英文翻译
hang back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趑趄:迟疑不敢前进。形容犹豫畏缩不敢前进。
成语举例:不由自主的便上了包车,仍回到鸿仁里,望着自己门口,倒有点趑趄不前之态。(清 吴趼人《近十年之怪现状》第七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趑趄,不能读作“cì qiě”。
详细解释
- 趑趄,指行走时踌躇不前,步履蹒跚。不前,表示无法继续前进。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决策时犹豫不决,无法迈出下一步的状态。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在关键时刻缺乏决断力和勇气,无法迅速行动的人或团体。也可以用来批评某人在重大事务中不敢决断或拖延不前。
故事起源
- 《汉书·匈奴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当时,匈奴人入侵边境,汉朝派遣将领赵信前去抵御。赵信不敢率领部队出击,一直犹豫不决。后来,汉武帝派遣骑兵将军李广前去代替赵信,李广迅速采取行动,成功击退了匈奴人。赵信的优柔寡断和李广果断勇敢的对比,成为了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趑趄+ 不+ 前
例句
- 1. 他在面临重要决策时总是趑趄不前,缺乏决断力。2.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趑趄不前,应该勇往直前。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趑趄不前”联想为一个人在走路时踌躇不前,步履蹒跚,无法继续前进的样子。也可以通过与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进行对比记忆,例如“踌躇不前”、“犹豫不决”。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趑趄不前”相关的成语,如“犹豫不决”、“踌躇不前”等,来扩展自己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比赛中趑趄不前,没有勇气追赶前面的同学。2. 初中生:面对困难,我们不能趑趄不前,应该积极面对并解决问题。3. 高中生:在选择专业时,我曾经趑趄不前,但最终还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向。4. 大学生:有时候面对人生的抉择,我们会感到趑趄不前,但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就能找到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