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
拼音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
含义比喻人如果不经过磨炼和修炼,就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出处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源自于《荀子·劝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它比喻人需要经过磨炼和学习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就像玉石需要经过琢磨才能变得美丽,人也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修炼来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教育、培养人才的场合,用来告诫人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才能成为有用之人。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玉器制作工艺。古代玉器制作需要经过琢磨、打磨等多个工序才能变得光滑、美丽。而同样地,人的成长也需要经过不断地学习和磨炼才能变得优秀。
成语结构
- 玉不琢,不成器。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前两个字是“玉不琢”,表示玉石没有经过琢磨;后两个字是“不成器”,表示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例句
- 1. 只有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才能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才,毕竟玉不琢,不成器。2. 他年轻的时候没有好好学习,现在才发现玉不琢,不成器。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未经琢磨的玉石,它表面粗糙,没有光泽。然后想象一个经过琢磨的玉石,它变得光滑、美丽。这个形象可以帮助我们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成语相关的故事和典故,了解更多关于培养人才和自我提升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努力学习,不然就玉不琢,不成器了。2. 初中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因为玉不琢,不成器。3. 高中生:我要在学习上下功夫,毕竟玉不琢,不成器。4. 大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成为有用之才,毕竟玉不琢,不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