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气洋洋
拼音xǐ qì yáng yáng
含义洋洋:得意的样子。充满了欢喜的神色或气氛。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典故出处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近义词
欢天喜地、喜眉笑眼
反义词
愁眉苦脸、愁眉锁眼
英文翻译
look cheerful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洋洋:得意的样子。充满了欢喜的神色或气氛。
成语举例:马上的将士们都 是精神抖擞,喜气洋洋,丝毫不象是吃过败仗。(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五章)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洋,不能写作“扬”。
成语辨析:喜气洋洋和“得意洋洋”;都可形容人非常高兴。但“得意洋洋”偏重在“得意”;多用作贬义;喜气洋洋偏重在“欢喜”;多用作褒义。
成语谜面:办喜事贴喜字
详细解释
- 喜气洋洋是由“喜气”和“洋洋”两个词组成的,其中“喜气”表示喜庆的气氛,而“洋洋”则表示充满、丰富之意。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形容喜庆气氛浓厚、充满喜悦和欢乐的意思。
使用场景
- 喜气洋洋常用于描述节日、婚礼、生日等喜庆场合。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欢庆、庆祝或喜悦的时候所表现出的喜气洋洋的样子。
故事起源
-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记载了一个故事。主父偃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名将,他每次出征都能取得胜利,回到国家时,人们都为他欢呼庆贺。有一次,主父偃打败了敌人,回到国家时,人们在城门口摆起了宴席,喜气洋洋地迎接他。这个故事被后人形容为“喜气洋洋”的场景。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例句
- 1. 这个节日,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地张灯结彩。2. 婚礼现场喜气洋洋,欢声笑语不绝于耳。3. 儿子考上大学,全家人都喜气洋洋,欢天喜地。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将“喜气”和“洋洋”两个词的意思分别记住,然后联想到喜庆的气氛非常浓厚,充满喜悦和欢乐的场景,这样就能记住喜气洋洋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喜庆、欢乐相关的成语,例如“喜出望外”、“喜笑颜开”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是我的生日,家里布置得喜气洋洋,我非常开心。2. 初中生:学校举办了一场文化节,校园里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气氛,同学们玩得很开心。3. 高中生:我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家人都喜气洋洋地庆祝我的成功。4. 大学生:毕业典礼上,学生们穿着学士服,喜气洋洋地毕业了,即将踏入新的人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