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
拼音bì lù lán lǚ
含义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典故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近义词
荜路蓝缕、风餐露宿、寝苫枕块、栉风沐雨
反义词
轻而易举、养尊处优、坐享其成
英文翻译
endure great hardships in pioneer work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成语举例:筚路蓝缕,孙公既开其先;发扬光大,我公宜善其后。(蔡东藩、许廑父第九回《民国通俗演义》)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筚,不能读作“bǐ”。
成语辨形:蓝,不能写作“篮”。
成语故事
有一年春天,楚国攻打郑国,郑国抵挡不住,只得向楚国求和。晋国得到消息,立刻派兵抗楚救郑,目的是要把郑国争取过来,使他归附晋国。可是晋军还没渡过黄河,郑国已经屈服,楚军也准备胜利回师了。晋军的中军主将荀林父等部分将领,便主张停止进军。而中军副将先縠和另一部分将领却不同意,于是发生了争执。
晋军暂驻在敖、鄗二山之间。郑国派人到晋军营中去声明:“我们郑国向楚国求和,不过是为了不致亡国,丝毫也没有对晋国不友好的意思。”还说:“楚军轻而易举地得了胜利,因此骄傲了,部队也放松戒备了。你们如果趁此追击,加上我们从旁助战,定可把楚军打得大败。”先縠高兴地说:“对呀,打败楚军,夺回郑国,正是时候了!”下军副将栾书说:“不行,楚国经常教诫全国军民,要发扬他们祖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勤俭建国,艰苦奋斗。有什么理由说他们骄傲了,放松戒备了?况且郑国劝我们攻打楚军,其实也并不是真心向着我们。要是我们打胜了,他固然会讨好我们,要是楚军打胜了,他还不是又要向楚国投降。我们怎么可以相信郑国的话呢?”。
详细解释
- 筚路蓝缕这个成语的“筚”是指用竹子做的车把,而“路”是指道路,“蓝”是指蓝麻线,“缕”是指线头。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在困难的条件下,用竹子做车把,用蓝麻线做线头,来修筑道路。引申为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开始建设或创业。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勇敢地开始建设或创业的人。可以用来鼓励他人在困境中坚持努力,也可以形容自己在困难中奋发向前。
故事起源
- 相传,筚路蓝缕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想修筑一条通往山区的道路,以便方便人民的交通。然而,山区地势险峻,道路修筑十分困难。齐桓公决定亲自来指挥修筑工作,他亲自拿起竹子做车把,用蓝麻线做线头,带领百姓一起修筑道路。在他的带领下,大家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修筑完成了道路。这个故事成为了筚路蓝缕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筚路蓝缕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其中,“筚”和“缕”都是形声字,由“⺮”和“缶”组成,表示竹子和线头;“路”和“蓝”都是意义字,分别表示道路和蓝麻线。
例句
- 1. 在艰苦的环境下,他筚路蓝缕,创办了一家成功的企业。2. 这个项目的启动阶段是筚路蓝缕的,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一定会取得成功。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筚路蓝缕”这个成语的四个字分别与其含义联系起来记忆。比如,“筚”可以和竹子联系,表示修筑道路的车把;“路”可以和道路联系,表示修筑道路;“蓝”可以和蓝麻线联系,表示修筑道路的线头;“缕”可以和线头联系,表示修筑道路的线头。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困难、创业相关的成语,比如“殚精竭虑”、“百折不挠”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齐桓公一样,筚路蓝缕,努力学习,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2. 初中生:面对困难,我们要筚路蓝缕,坚持不懈,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3. 高中生:大学生活不容易,我们要筚路蓝缕,努力学习,为将来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4. 大学生:创业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但只要我们筚路蓝缕,坚持不懈,一定能够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