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弦易辙
拼音gǎi xián yì zhé
含义辙:车轮轧过的痕迹。琴换弦,车改道。比喻改变原来的方向、计划、办法等。
出处唐·白居易《王公亮可商州刺史制》:“况商土瘠,商人贫,可以静理而阜安,不宜改弦而易辙。”宋·王楙《野客丛书·张杜皆有后》:“使其子孙改弦易辙,务从宽厚,亦足以盖其父之愆。”
典故出处
唐·白居易《王公亮可商州刺史制》:“况商土瘠,商人贫,可以静理而阜安,不宜改弦而易辙。”宋·王楙《野客丛书·张杜皆有后》:“使其子孙改弦易辙,务从宽厚,亦足以盖其父之愆。”
近义词
改弦更张
反义词
旧调重弹
英文翻译
change one's cours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辙:车轮轧过的痕迹。琴换弦,车改道。比喻改变原来的方向、计划、办法等。
成语举例:殿下放心,待老臣同进朝歌,直谏天子,改弦易辙,以救祸乱。(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比喻改变方向、计划和态度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辙,不能读作“chè”。
成语辨形:易,不能写作“义”。
成语辨析:改弦易辙和“改弦更张”;都可比喻计划、办法等的改变。但改弦易辙语义重;多表示方向、道路、路线或其他根本性的改变。一般作谓语、状语。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酷吏张汤在担任御史期间,处理案件中每次株连处死很多人,最后自己因为个案被逼自杀。张汤的儿子张安世为人忠厚,谨慎用刑,得到汉武帝、昭帝、宣帝的重用。宋代王楙评价张安世像乐器换弦车改道一样救了他们家。
详细解释
- 改弦易辙是一个四字成语,由“改弦”和“易辙”两个词组成。其中,“改弦”指的是改变乐器上的弦和弹奏方式,而“易辙”则指的是改变车辙,比喻改变原来的做法或方法。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改变原来的做法或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在面对困难或问题时,采取新的方法或策略。也可以用来形容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改变原有的做法,以适应新的环境或需求。
故事起源
- 改弦易辙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鲁仲连列传》中。当时,鲁国的仲连是一位善于治理国家的官员,他发现国家的经济和军事都陷入了困境。于是,他提出了改变原有的做法的建议,比喻为“改弦易辙”,并最终成功地帮助国家走出了困境。
成语结构
- 改弦易辙是一个动宾短语,由两个动词和一个名词组成。
例句
- 1. 面对困境,我们需要改弦易辙,寻找新的解决办法。2.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我们必须改弦易辙,调整经营策略。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弹奏乐器时,突然改变了原来的弦和弹奏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改变方法或策略相关的成语,如“出奇制胜”、“变本加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面对考试不顺利,我决定改弦易辙,多做练习题。2. 初中生: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我要改弦易辙,多读一些优秀的作品。3. 高中生:在面对新的学科挑战时,我要改弦易辙,采用更科学的学习方法。4. 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我要勇于改弦易辙,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