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树一帜
拼音bié shù yī zhì
含义树:立;帜:旗帜。比喻另创一家或另创局面。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
典故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
近义词
独树一帜、独辟蹊径、标新立异、别树一旗
反义词
亦步亦趋、千篇一律、如出一辙
英文翻译
have a style of one's own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树:立;帜:旗帜。比喻另创一家或另创局面。
成语举例:Gastev是主张善用时间,别树一帜的,本集只收了一幅。(鲁迅《集外集拾遗 〈新俄画选〉小引》)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另创局面,自成一家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一,不能读作“yì”。
成语辨形:帜,不能写作“只”。
成语辨析:别树一帜和“标新立异”;都有“自成一体;提出的主张与众不同”的意思。但“标新立异”侧重于显示特点;别树一帜偏重在创造独特风格或另外开创局面;多用作褒义。
成语谜面:另立山头
详细解释
- 别树一帜是由“别”、“树”、“一”、“帜”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别”表示与众不同,“树”表示立起,“一”表示一个,“帜”表示旗帜。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独立自主,树立自己的旗帜,不随大流,不随波逐流。
使用场景
- 别树一帜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作为,不盲从他人,勇于创新,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工作、学习或创作等方面有独特的思考和表现。
故事起源
-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中有一则故事与这个成语的意义相近。故事中,范睢和蔡泽是两位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不随波逐流。他们的思想和作品都受到了当时的人们的赞赏和尊重,因此被后人称为“别树一帜”的典范。
成语结构
- 主要由四个汉字组成,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 1. 这位画家的作品独具特色,完全别树一帜。2. 他在音乐领域里别树一帜,赢得了很多粉丝的喜爱。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别树一帜”与一个人在人群中独立站立的形象联想起来,表示这个人在某一领域中与众不同,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见解。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独立、创新、个性相关的成语,如“独具匠心”、“与众不同”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在班级里别树一帜,总是有自己独特的创意和想法。2. 初中生:这位运动员在训练中别树一帜,总是能够想出一些新的训练方法和技巧。3. 高中生:这位学生在学术研究中别树一帜,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和讨论。4. 大学生:这个创业团队在市场中别树一帜,推出了一款独特的产品,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