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摇大摆
拼音dà yáo dà bǎi
含义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次日早晨,大摇大摆出堂,将回子发落了。”
典故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次日早晨,大摇大摆出堂,将回子发落了。”
近义词
神气十足、威风凛凛、高视阔步
反义词
如履薄冰、缩手缩脚、蹑手蹑脚
英文翻译
strutting <swaggering>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成语举例:次日早晨,大摇大摆出堂,将回子发落了。(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状语;形容人或动物走路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辨形:摇,不能写作“遥”。
成语谜面:鸭子走路
歇后语:八王爷上金銮殿;五十斤鸭子逛马路
详细解释
- 大摇大摆是一个形容词词语,用来形容人行走或坐姿摇摆不定,态度傲慢。摇摆的动作表示不稳定和缺乏自控能力,大摇大摆则更加强调自以为是和傲慢的态度。这个成语通常用于贬义,表示对某人的不满或不赞同。
使用场景
- 大摇大摆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场合,特别是在描述一个人行为傲慢、态度不端正的情况下。比如,当一个人走路时摇摆不定,摆出一副傲慢的姿态,我们可以说他大摇大摆地走着。又比如,当一个人态度傲慢地坐在椅子上,不顾他人感受,我们可以说他大摇大摆地坐着。
故事起源
- 大摇大摆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确切的故事,但它的意义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们重视礼仪和谦逊,傲慢的态度是不被接受的。因此,大摇大摆这个成语可以被看作是对傲慢态度的批评和警示。
成语结构
- 大摇大摆是一个形容词词语,由两个相同的形容词组成。大表示程度上的强调,摇摆表示不稳定和缺乏自控能力。
例句
- 1. 他大摇大摆地走进会议室,完全没有把别人放在眼里。2. 她大摇大摆地坐在椅子上,一副自以为是的样子。
记忆技巧
- 要记住大摇大摆这个成语,可以将其与一个人走路时摇摆不定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摇摆地走着,摆出一副傲慢的姿态,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态度和行为相关的成语,例如“目中无人”、“高高在上”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大摇大摆地走进教室,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2. 初中生:她大摇大摆地坐在教室最前面的位置,一副自以为是的样子。3. 高中生:他大摇大摆地走进考场,仿佛对考试一点也不在乎。4. 大学生:她大摇大摆地走上讲台,开始了自己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