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歧路
拼音pái huí qí lù
含义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歧路:岔路。在岔道口上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出处唐·骆宾王《代李敬业讨武曌檄》:“若或眷恋穷城,徘徊歧路。”
典故出处
唐·骆宾王《代李敬业讨武曌檄》:“若或眷恋穷城,徘徊歧路。”
近义词
徘徊不定
英文翻译
hesitate at the crossroads <linger in the wrong path>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歧路:岔路。在岔道口上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成语举例: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犹豫不决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唐朝时期,武则天控制政权后,改国号周,自己当女皇。大将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他为扩大影响,号召天下人们起来推翻武则天,请当时文学家骆宾王写《为徐敬业讨武瞾檄》:“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
详细解释
- 徘徊歧路是由“徘徊”和“歧路”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徘徊指来回走动,犹豫不决;歧路指分岔的道路,引申为错误的选择。徘徊歧路形容一个人在选择时犹豫不决,无法做出正确决策,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面临选择时犹豫不决,无法做出决策,或者形容一个团队或组织在迷茫和困惑中无法找到正确的方向。
故事起源
- 故事起源于《庄子·徐无鬼》。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徐无鬼的人,他在做出决策时总是犹豫不决,无法确定正确的方向,最终导致他在人生中迷失了自己的道路。
成语结构
- 徘徊歧路是由两个词组成的四字成语,其中“徘徊”表示犹豫不决,摇摆不定,“歧路”表示错误的选择。
例句
- 1. 他在事业的道路上徘徊歧路,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2. 那个团队在领导层的决策下徘徊歧路,导致整个项目陷入困境。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徘徊”和“歧路”两个词形象化,将犹豫不决的人比喻为在迷宫中徘徊不前,无法找到正确的道路。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选择和决策相关的成语,例如“犹豫不决”、“左右为难”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游乐园里徘徊歧路,不知道先玩哪个游戏。2. 初中生:我在选课时徘徊歧路,不知道该选择理科还是文科。3. 高中生:我在考虑大学专业时徘徊歧路,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个专业。4. 大学生:我在职业规划时徘徊歧路,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个行业发展。